颅内压增高3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颅内压增高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王跃彬 概 述 颅内压: 成人颅腔是由颅骨构成的半密闭体腔。颅腔容积固定不变,约1,500ml。容纳脑组织、脑脊液、血液,这三者的体积与颅腔的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稳定的压力,称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通常用脑脊液压力来表示颅内压,可通过腰椎穿刺或脑室穿刺测定:成人为0.7~2.0Kpa(70~200mmH2O);儿童0.5~1.0Kpa(50~100mmH20) 颅内压增高:当颅内压持续超过正常值的上界,并出现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即称之为颅内压增高。 侧卧位测量成年人平均脑脊液压力超过1.96 kPa (相当200mm水柱)时,称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临床常见的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组症候群。颅内压增高有两种类型,即弥漫性颅内压增高和先局部性颅内压增高,再通过扩散波及全脑。弥漫性颅内压增高通常预后良好,能耐受的压力限度较高,可以通过生理调节而得到缓冲,压力解除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快,而局部性颅内压增高调节功能较差,可耐受的压力限度较低,压力解除后神经功能恢复较慢。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颅内正常内容物:脑体积增大(脑水肿),脑脊液增多(脑积水)和脑血流量增加(PaCO2增高或PaO2降低) 颅内发生了病变占据了颅内空间或使颅腔容积缩小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甚多,诸如颅腔狭小,颅骨异常增生、颅内炎症、脑积水、脑水肿、高血压、颅内血管性疾病、脑出血、脑脓肿、脑寄生虫及颅内肿瘤等。 在疾病情况下,通过生理调节作用以取代颅内压的代偿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颅内病变的发展超过了这一调节的限度时,就可以产生颅内压增高。其主要机理有①生理调节功能丧失;②脑脊液循环障碍;③脑血液循环障碍;④脑水肿。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年龄 病变扩张的速度 病变的部位 伴发脑水肿的程度 全身情况 病变的性质和扩张速度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对脑血流量的影响 脑疝 脑水肿 胃肠功能紊乱 神经性肺水肿 柯兴反应 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急性颅内压增高 见于急性颅脑损伤中的颅内出血、高血压脑内出血等。 病情发展得很快,上述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反应重。 亚急性颅内压增高 见于发展比较快的颅内病变,如颅内恶性肿瘤、转移瘤以及颅内感染等; 病情发展比较快,颅高压的反应较轻或不明显 慢性颅内压增高 见于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以及破坏性或浸润性病变; 病情发展缓慢,可以长期没有颅高压的反应,在病程中可有自发的反复 临床表现 头痛:头痛是颅内高压的常见症状,发生率约为80~90%,初时较轻,以后加重,并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清晨时加重是其特点,头痛与病变部位常不相关,多在前额及双颞,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头痛可位于后枕部。急性颅内压增高者,由于脑室系统产生急性梗阻,所以头痛极为剧烈,肿瘤内出血,可产生突发而剧烈的头痛。 呕吐:呕吐不如头痛常见,但可能成为慢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的唯一的主诉。其典型表现为喷射性呕吐,与饮食关系不大而与头痛剧烈程度有关。位于后颅窝及第四脑到的病变较易引起呕吐。 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最客观的重要体征,发生率约为60~70%。虽然有典型的眼底所见,但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一般只有一过性视力模糊,色觉异常,或有短暂的视力丧失。这些视觉症状只持续数秒,少数可达30秒左右,称为弱视发作。弱视发作常见于慢性颅内压的增高晚期,常与头痛程度平行。如果弱视发作频繁时提示颅内压的增高持续存在,最终导致视力永久性丧失。 其他症状:可有头昏、耳鸣、烦躁不安、嗜睡、癫痫发作、展神经麻痹、复视等症状。颅内高压严重时有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升高、脉搏及呼吸变慢,血压升高是调节机制的代偿作用,以维持脑血液供应,呼吸慢可能是延髓呼吸中枢功能紊乱所致,生命体征变化是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征兆,要警惕脑疝的发生。 脑疝:急性和慢性颅内压增高者均可以引起脑疝。前者发生较快,有时数小时就可出现,后者发生缓慢,甚至不发生。? 诊断 重视病史以及体格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检查; 病情允许可进行有关的辅助检查:腰椎穿刺、头颅X线片、脑血管造影以及无创性脑成像检查(CT、MRI) 鉴别诊断 (一)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 任何原因引起的颅脑损伤而致的脑挫裂伤、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均可使颅内压增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少数患者可以较迟出现,如慢性硬膜下血肿等。颅脑损伤后患者常迅速进入昏迷状态,伴呕吐。脑内血肿可依部位不同而出现偏瘫、失语、抽搐发作等。颅脑CT能直接地确定颅内血肿的大小、部位和类型,以及能发现脑血管造影所不能诊断的脑室内出血。 (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