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双轴汽车的单个后轮制动器的比能量耗散率e2 与前面同样的分析,并注意到前后轮的制动力分配系数之和=1 在紧急制动到停车时,v2=0;汽车整个质量都是回转质量,可认为δ=1 于是: (8-14) (8-15) 至于e值的限值范围,见书P270。 e值表征汽车动能和势能转为热量(摩擦生热)的过程和程度,其物理表现就是衬片的温升。 ∴ e值不能过大。 e增大→磨损增大。 2:磨损特性指标之二——f0 F0:称为比摩擦力——衬片(衬块)单位摩擦面积上的摩擦力。 (R:制动鼓半径; A:单个衬片摩擦面积) (Mμ:单个制动器的制动扭矩) (8-16) 该式的物理意义是:在A面积下要产生能使该车轮制动的扭矩需要的摩擦力。因此f0也是越小越好。 四、前后轮制动力矩的确定 制动时应保证有良好制动特性,这里的所说的制动效能:在制动时不失去操纵稳定性(如前轮先抱死——甩尾)和方向稳定性(后轮先抱死——侧滑)。 对于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为固定比值的制动系统,理想的汽车制动应为前后车轮同时抱死。这只有在附着系数φ= φ0 (同步附着系数)的道路上才能实现)(《汽车理论》P90)。(此时,各车轮上的制动器制动力=附着力)(《汽车理论》P88) 1.理想的制动状况 现代汽车所跑的路面一般是沥青、混泥土。当前后轮的制动力比例(分配系数β)确定后,按照前后轮同时抱死的条件,算出此时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φ0 。此部分计算见《汽车理论)(第3版)(余志生)P90。 我们知道,同步附着系数φ0是通过汽车结构参数来决定的而不是象附着系数φ 是路面和胎面花纹决定),φ0可以认为是汽车的一个结构参数。 2.要求前后轮同时抱死的前后轮制动力矩分配 (1) φ0的确定 所谓的前后轮制动力矩分配,是在汽车设计时,首先根据同类车型或是通过各种分析,已确定前后轮的制动力分配系数β的前提下来做的工作。 (2)求前后轮同时抱死时的制动力矩比值 汽车制动时的受力分析如图,此时的附着系数就是同步附着系数φ0,所以, Fb1= φ0 ×F1 ; Fb2= φ0 ×F2 对质心取矩,得 这里,将前后抡的滚动半径均视为re。 有: (8-17) 在这里,求扭矩时用的是同步附着系数φ0,因而,所求出的Mμ1、 Mμ2就是前后轮的最大制动扭矩。 而: [★我们在此讲制动力是不分“地面制动力”和“制动器制动力”,因为在车轮打滑前,两者完全相等,而且可认为是一回事。车轮打滑时的附着力=同步附着力=最大地面制动力≠制动器最大制动力(因为打滑时,驾驶员仍可以紧踩制动踏板,使制动器继续增加)]见《汽车理论》第三版P72 五、应急和驻车制动的制动力矩 1.应急制动 应急制动有两种 不管是哪种,一般都是后轮抱死滑行。所以,后桥上的制动力就应该等于最大附着力。按图分析,可得后桥制动力: 因此,此时所需的后桥制动力矩: (8-18) (1)对后轮制动 上式中,G=mag,另外,此时的φ应该是φ0 单个后轮制动器的应急制动力矩为:FB2re/2 (2)中央制动 中央制动,一般制动传动轴,在传动轴上的制动扭矩: FB2re/i0。i0为主减速器传动比。 2.驻车制动 驻车时是靠后桥的附着力驻车的。如图,分析求出附着力FB2=F2φ,注意附着力FB2的方向(前轮也一样,只不过未画出而已)。 分为上坡驻车制动和下坡驻车制动 (1)上坡驻车制动 汽车可能停驻的极限上坡路倾角 汽车驻坡时,是因为有重力分量会导致汽车溜坡,所以这时的后桥制动力就是要克服这个导致汽车溜坡的重力分量。 后桥制动力=magsinα 那么,据: 后桥制动力=驻车时后桥附着力 即可求出最大驻车坡度α。 (2)下坡驻车制动 同理可分析下坡驻车制动的附着力 下坡驻车制动时的极限下坡路倾角 图8-12 图8-12是上、下坡驻车时不同附着力对应的不同的坡度倾角。 驻车时是靠后桥的附着力驻车的。 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可靠(故障少), §8-5制动驱动机构 一、制动驱动机构的形式 简单制动 动力制动 伺服制动 制动力源 机械式: 液压式: 机械效率低,传动比小,润滑点多 应用于中、小型汽车的驻车制动装置中 作用滞后时间较短(0.1~0.3s);工作压力高(可10~20MPa),结构简单,质量小;机械效率较高 气压制动: 全液压动力制动 闭式(常压式) 开式(常流式) 操纵轻便、工作可靠、不易出故障、维修保养方便 结构复杂、笨重、成本高;作用滞后时间较长(0.3~0.9s);簧下质量大;噪声大。 真空伺服制动 空气伺服制动 液压伺服制动 0.05~0.07MPa 0.6~0.7MPa 伺服系统:可将源动力控制变化的系统 二、分路系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