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策略.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练习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馈的重要措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乎没有一节课是只讲不练的,故数学练习活动品质的高低必将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为此,我们必须探索新课程理念下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一些策略, 以使数学练习活动有效、高效,做到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关注思维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一、整合重组,突出重点 练习活动的设计首先要从教学目标入手进行整体构思,要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服务。如在“吨的认识”一课教学中,通过解读教材,我们认为帮助学生树立对吨的感性认识,建立“吨”的丰富表象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当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后,我们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整合了教材,通过三层次的练习活动设计丰富学生对吨的表象建立。 第一层次:首先,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体重,明晰三年级小朋友体重一般约为25千克,并让学生互相抱一抱进行感受;其次,追问10个、20个小朋友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最后,请学生思考多少个这样的同学体重加起来约是1000千克呢?学生得出40个这样的同学体重约是1吨。此时,教师让班上40个学生同时起立,让学生亲自观察、感悟。第二层次:出示一电梯内部的信息图“载重1吨,定员13人”,让学生理解其意,经交流后,学生一致认为此处定员是指13个成人。第三层次:请学生看看右边物体是什么?各有几个共重1吨?并追问80袋水泥有多重。此处概念的教学整合了教材资源,重点落在帮助学生建构“1吨”的丰富表象,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开放时空,激活思维 现行教材中的数学问题一般指向都较为单一,这对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富有挑战性的。这种挑战性更多体现在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数学学习素材或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是否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在教学中,要多提供自主思考,独立探索,动手实践的机会,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初步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生在学完“小数大小比较”并进行一定的基本练习后,教师设计了学生“抽卡片摆小数比大小”的游戏活动。首先,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并分别起名为“欢欢队”与“迎迎队”。其次,每组先各派一名代表到台前的两个袋中(每袋中分别装有0-9的数字卡片)任意抽二张卡片,并将各自第一次抽到的数放在小数部分,第二次抽到的数放在整数部分(所抽数字一旦放在某个位置上即不能改动),并引导比较组成的数谁大谁小,哪组组成的数大即为获胜队。接着,续请两组各一名代表再次分别抽两张卡片,要求把抽到的两张卡片依次放在整数与小数部分后进行比大小。最后,各组再各派一名学生仍然任抽两张卡片,不过,本次是自己与本组组员共同商量把卡片先放在哪个位置上后比较大小。抽数比大小的游戏,已经高于了直观图,学生在比较时不是结合实际数的意义来比较,而是运用提炼出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比赛时虽然只有学生代表抽数字、摆小数,但是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了比赛当中,为同组的选手出谋划策、为自己的小组欢呼或遗憾,这种全员参与的热情较之一般形式的练习更加有效。这正是由于教师开放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指向不再单一,学生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思维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三、选材丰富,感受价值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因此,数学学习不能仅限于教材,而应依托现行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丰厚数学学习的内容。数学教学既要落实双基,更要思考通过我们的教学还能给予学生什么?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接受数学思想的熏陶,要让数学学习充满思维的挑战,应该是教学追求的更高目标。 苏教版六下教材中“转化策略”单元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 并辅以右图。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我们认为小学生策略意识的形成,如果只靠一道题的学习,只能就题论题,不能真正内化为能力素质,学生也感受不到学此题的真正意义。于是,教学时我们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了题组训练:①求1+3+5+7+11+13的和。教师先让学生说是怎样算的,学生有直接计算的,也有说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算的,接着在教师启发下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了本题(如:1+3时,可用图 来表示其和为22=4,即有几个上述这样的数相加就是几的平方,…… ),形象具体;②求6+7+8+9+10+11+12+13+14+15的和。解决本题时学生已经想到能否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此题,在教师启发下顺利想到了利用梯形图来解决此题, 在图示面前,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优质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