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的论文.docVIP

“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的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的论文.doc

“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的论文 “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的论文 在美学中,“和谐”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当代的话题,但在不同 时代 、不同文化中,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接近它,从而产生了对“和谐”的不同理解。 一、古代人论“和谐”与“美” 一般说来,古代欧洲人的和谐观,主要建立在对形式作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门罗·比厄斯利曾写道,“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柏拉图与苏格拉底之前,比任何人都更加接近于为 音乐 这门 艺术 勾画出一种美学的 理论 ”。这种美学理论的本质,就是“和谐”。这时,“和谐”是从数学的意义上来理解的。比厄斯利接着说,毕达哥拉斯学派从“绷紧的弦的长度与它们的振动所产生的音高间的关系,或者换句话说,长度的比例与它们相应的音程间的关系”发现了音乐和谐的一些 规律 。后来,这种规律被扩展到视觉图像上。柏拉图谈到了数学上的度所形成的部分与部分间的理想的比例,谈到“度、比例的性质总是……构成美与优秀”。斯多噶学派论述了人体的美在于肢体间相互比例以及它们与人的整体间比例的观点,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讲到了建筑美的思想,此外还有黄金分割,以及其他各种对几何图形美,对线条美的追求。这种思想统治了欧洲几千年,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观点仍占据着主导地位。阿尔贝蒂就曾写道:“我将美定义为各部分间的和谐,在一切物体之上,只要有美,就以这样的比例和关联结合在一起,只要增一点、减一点或改变一点,就会变得不美。”波兰美学家塔塔凯维奇将这一传统理论称为西方美学的“大理论”。他写道,“古代所形成的美的一般理论宣布美存在于各部分的比例之中,准确地说,存在于各部分的比例和安排之中,更为准确的说,存在于各部分的尺寸、性质和数量,及其相互关系之中”。欧洲人的这种和谐观,既可在感觉上得到验证,又具有强烈的理性主义色彩;或者说,和谐美可以造成感官的快感,又可用数学的 方法 来 分析 。 与欧洲人的“和谐”观不同,古代 中国 人的和谐观,从一开始就具有“相反相成”的含义。《左传》中讲“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五味、五色或五声相混合,但又不过度,就有了“和”。这里,尽管也有对量的关注,但主要强调的却是不同质的事物间共存和相互依赖关系。这里的量,只是一种感觉上的不过度,并不是可用数学手段来测量的量。《易·乾·彖》中有“保合大和,乃利贞”的句子,将 自然 之和与因之而动的人事之和结合起来。《易》所具有的“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思想,也是和谐理想的体现。孔子将“和”与礼制和 政治 教化联系起来,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到了《乐记》这一中国 历史 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美学论文中,“礼”主别异以形成封建等级制度,“乐”主和同以促成不同等级的人和谐相处,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乐记》提出,“仁近于乐,义近于礼”,“和”与人的内心情感,与万物的运动,与音乐相关,而“异”则与外在的规则,与万物间的差别,与礼相关。《乐记》还提出,“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暗示着一种“乐”与“物”的感应关系,将音乐的和谐与 社会 的和谐联系起来,功成之盛世作乐,而盛世之乐又能移风易俗,起教化作用。 二、近代人的“和谐”观 近代社会所形成的各种分工所造成的人群的分化, 现代 学科的建立和学科间的分化, 哲学 上的理性和实证精神的 发展 ,这些都被人们划归到一种启蒙现代性的概念之中。如果说古代人用礼来标志封建的等级制度,并将之固定的话,那么,近代社会的这种人群的分化则是由 经济 力量形成的。与这种经济的力量对社会的构建相对立而又对它起补充的力量则是审美理想。 1735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提出“美学”这个概念,并提出美学的 研究 对象是感性认识的完善。他的意思是要承认独立于理性之外的感性认识的存在权利。在他那里,感性成了理性的对立物和补充。他所设定的这种感性的独立性,注定要在以后的德国古典美学中产生深远的 影响 。 第一个现代美学体系是由康德在写于18世纪末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建立起来的。康德论证了“审美无利害”的思想。审美不依赖于概念、没有功利目的,但审美能力又是人所共有的。没有目的和概念的对象却能够使人们共同感兴趣,心不存利害关系,只是由于喜欢而去看去听,这是他为自己出的一个难题。正是从这个难题的解决中,可以见出他在美学上的独创性。康德用知解力与想象力这两种主观能力之间的和谐来解释,面对审美对象,人的这两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于是产生了愉悦之感,这是审美快感的本质。 康德很幸运,他的那么晦涩的理论,竟然无须等很多年就立刻有了一位响应者,这就是席勒。席勒所抓住的,正是康德思想中对和谐的追求。席勒将不同感官的能力之间的和谐转化为在行动中人的不同冲动之间的和谐,这就是他所谓的“感性冲动”与“形式冲

文档评论(0)

wyj1992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