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无为”说──从郭店楚简谈开去的论文
儒家“无为”说──从郭店楚简谈开去的论文
大凡燔经绎史者不能不注重出土文物──“历史一”,这恐怕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者的共识。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即要求以考古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来印证书籍文献;到饶宗颐等人则又有加,提出“三重证据法”,将出土文物分为“有字”和“无字”两种,认为不能忽视后者的史料价值。我们知道,研究方法的改进、理论视角的变换等,都可能对以往的一些“成论”带来冲击;而出土实物与文献资料的互证则可能从根基上修正或改写以往的学术史,不可不慎。也恰恰如此,有价值文物的发现或出土,便促进科学研究的进步乃至“革命”。如,若没有王懿荣1899年(距今整整一百年!)发现甲骨文,导致殷墟考古发掘产生近代考古学,带来中国古史研究的划时代发展,大概就难有今天的“夏商周断代工程”。
1970年代以来,银雀山汉简(1972)、马王堆汉帛书(1973)、睡虎地秦简(1975)、曾侯乙墓战国初期简(1978)、以及近年尹湾汉墓简牍(1993)、荆门郭店战国中晚期楚简(1993)等等的发现,对典章、律法、官制、学术等研究颇具价值,引发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尤其是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面世以来,由于楚简中的儒道典籍学术价值颇高,许多学者投入了研究。庞朴先生发表《古墓新知》(《读书》1998年第9期)等文章,说郭店楚简“填补了儒家学说史上的一段重大空白,还透露了一些儒道两家在早期和平共处的信息,这些都是我们闻所未闻的。”还说这可能提供儒道两家关系的“一个摇撼我们传统知识的大信息”,确有振聋发聩之益。他还列举了儒家反对“有为”的材料,又说“不过在竹简儒书中还未发现提倡无为的话。这些有同有异之处,大概便是当时儒道的界限所在。”儒道关系历来是学术思想史的复杂问题,而且在许多论题上两家的界限也不大容易厘清,例如“天”“人”、“性”“理”、“道”“德”等等。但是,无论如何“无为”都是道家学说的典型话语,以此作为道家与其他学派的界限应是很有道理的。庞先生即以此作为儒道两家的分界,并进一步把关键点定在反对“有为”与提倡“无为”的差距上。他列举了简书中“父孝子爱,非有为也。”(《语丛三》)“虽能其事,不能其心,不贵。求其心有为也,弗得之矣。人心不能以为也,可知也。”(《性自命出》)等材料,说明儒家一般反对有为。另外,简书中有关儒道联系,我还看到如《语丛一》的1号简和104号简都有“凡物由望(裘锡圭先生按:疑当读为亡、无)生”等,使人很容易联想到老子的“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不过,此次整理出的简书中的确没有儒书使用“无为”的话语(不知被盗楚简中是否有),但文献材料则不然。
我想列举一些儒书中单纯使用“无为”语辞的例子(不包括其他类似道家的论点),对上述问题进一步探讨。先来看儒家经典集成“十三经”之例──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於此?
《周易#8226系辞上》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尚寐无?!
《毛诗#8226王风#8226兔爰》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毛诗#8226陈风#8226泽陂》
天之方?,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
《毛诗#8226大雅#8226板》
王,前巫而後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
《礼记#8226礼运》
公曰∶“敢问君子何贵乎天道也?”孔子对曰∶“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其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
《礼记#8226哀公问》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壹言而尽也。《礼记#8226中庸》
晋师归,范文子後入。武子曰∶“无为吾望尔也乎?”对曰∶“师有功,国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属耳目焉,是代帅受名也,故不敢。“
《左传#8226成公二年》
子产归,未至,闻子皮卒,哭且曰∶“吾已!无为为善矣。唯夫子知我。”仲尼谓子产於是行也,足以为国基矣。
《左传#8226昭公十三年》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论语#8226卫灵公》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8226尽心上》
这些材料中的“无为”虽用法和意思并不都一样,但不乏类似道家“无为”的内容。记述儒家这个意义上的“无为”之说的文献,较典型的还有如《孟子#8226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即以“不为”作为“有为”的基础。这样的思想主张先秦以降亦为“后儒”所承续发展。比较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