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亚里士多德分有问题中的两个论证的解析的论文.docVIP

关于亚里士多德分有问题中的两个论证的解析的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亚里士多德分有问题中的两个论证的解析的论文 关于亚里士多德分有问题中的两个论证的解析的论文 内容摘要:一般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是在柏拉图理念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分有问题又是理念论的重中之重。亚氏在《形而上学》中对此问题进行了非常细致地思考与论证,并提出了很多问题与自己的想法,本文即试图对其中的两个论证进行梳理与解析(《形而上学》990b 23-991a 8),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分有问题 理念 形式 实体   ⅰ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主要论证都见于《形而上学》第一卷第九章,这些论证在同书第十三卷第四、第五两章中又重复出现,”[①]。这是汪子嵩先生对亚氏批判理念论的论证文字出处的一番介绍,本文即从其中的两个论证入手,对亚氏的思想进行一个初步的把握,这两个论证的选取是依据汪先生划分出亚氏的关于批判理念论的十个论证而来,本文选取的是论证五与论证六[②],出自《形而上学》的990b 23-991a 8部分。汪先生在《请勿难得糊涂——从亚里士多德的分析谈起》一文中曾经谈到亚氏的哲学研究方法是对前人的问题仔细进行追溯和分析,从各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其加以比较,在这样的历史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困难所在;然后再从经验和思想两个方面进行各种分析和比较,用逻辑论证得出若干公理和原则。对这些公理和原则的分析与论证构成了亚氏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但他在许多方面并未明确得出最后的综合结论,其体系是后人在他的分析论证基础上概括得出的[③]。另一位研究古希腊哲学的前辈陈康先生也曾说过“方法是比较固定的,也是主要的……方法的目的在应用,它不是供讲说的。w[④]”因此,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学习其研究的方法,并在实际中运用,而不是得出的结论。带着这样的目的,本文对选取的两个论证在综合现各种文献版本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并提出其中的疑问,同时展开关于论证内容的探讨。   ⅱ   论证五:   亚氏在一开始就提出“根据我们相信有理念的假设,就将会有不仅是实体的‘形式’,而且也有许多其他事物的形式。”[⑤]随后亚氏就以注解的方式进一步解释了这个问题“因为这个概念是单个的,不仅在实体的场合是如此,而且在其他场合也是如此,并且不仅有实体的知识,也有其他事物的知识;而且有成千的其他这样的困难面对着他们。”[⑥]这里的困难实际上是同一个体中一与多的矛盾关系问题,按汪子嵩先生的看法就是“按照柏拉图的‘理念论’,个别的人如苏格拉底可以有‘人的理念’,但他同时有性质如‘白’,数量如‘大’,就也可以分有‘白的理念’,‘大的理念’。苏格拉底这一个人就可以有许多个理念,这样就会遇到千种困难,”[⑦]。在指出理念论者面对的这一困难之后,亚氏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加以论证。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形式’[⑧]能被分有的话,那么就必定只有实体的理念。因为它们不是偶然地被分有,而是一个事物必定分有它的‘形式’,如同分有某个不是表述一个主体的东西。”[⑨]亚氏这里认为只有实体才有理念,前提是如果理念能被分有的话,因为“那么就必定只有实体的理念”这句话无非表达的是实体与实体所分有的理念所具有的从属与相对应关系,以及该对应关系和对应相关项的唯一性。也就是说只有实体的理念才是可以被分有。在做出这一假设之后[⑩],亚氏试图解释这一命题的合理性,他说“因为它们不是偶然地被分有,而是一个事物必定分有它的‘形式’,如同分有某个不是表述一个主体的东西。”这里需要做两个等值的代换,以使得该句的解释能更为清晰,一个是将“它们”换为理念,依据是被分有的只能是理念,而个体是分有,不是被分有;另一个是将句末的“不是表述一个主体的东西”换为“实体”,依据是亚氏对实体的定义“实体在最真实,最原初和最确切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表述,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11]从而经过上述两个调换,我们得到的同义解释就是“因为理念不是偶然地被分有,而是一个事物必定分有它的‘形式’,如同分有某个实体。”亚氏在此做了一个类比推理,一事物必定分有它的“形式”,如同分有某个实体。也即将形式类比于实体。[12]这一类比在后面被亚氏改为了判断“因此,‘形式’将是实体;”[13]因此可以看成,这是一个类比推理,由形式与实体的相比较而推导出“形式是实体”[14]。到这里,我们就需要整理一下以上所进行的分析了,在前一句中亚氏表达了:只有实体的理念才是可以被分有的。而后一句解释前一句中表达的却是:因为形式是实体。这一因果关系我们加以整理后就是这样一个推理:因为形式是实体,所以只有实体的理念才是可以被分有的。这个推理按照柏拉图对理念分有的说法是成立的。因为一事物既然能够分有理念,而理念又是实体,那么分有后的事物必然也是实体。但这一正确的推理依赖于一个前提,即:形式是实体。那

文档评论(0)

wyj1992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