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孟子“学问之道”的三条路径的论文.docVIP

孟子“学问之道”的三条路径的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学问之道”的三条路径的论文 孟子“学问之道”的三条路径的论文 孟子的性善论始终都贯穿着一种冷峻的寡欲气息。说到底,置身于先秦那个特殊的时代,孟子所强调的就是仁义礼智与放辟邪侈、流连荒亡的斗争。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孟子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因此冷峻的义理的思辩,就是他的天职。在古典哲学的领域,寡欲本来就是哲学的前提。柏拉图就曾在《斐多篇》中记载苏格拉底的话道:“即使从通俗意义上来理解,自制就是不受欲望的驱使,对欲望保持一种体面的冷漠。这种品质不是只有那些极端漠视身体、终生献身哲学的人才拥有吗?”[①] 孟子同样拥有这种高贵的品质。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放心”,就是被丢失了的本心,就是被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各种诱惑,牵引、玷污了的“良知良能”。所以,“求其放心”就是孟子的“学问之道”。孟子的“学问之道”已经把孔子“学”的思想,完全实践化,为陆王心学,程朱理学的生发埋下了千里伏笔,也为我们当今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借鉴。 一 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告子上》)这句话,可以说是《孟子》一书的灵魂,所以,后来被陆子静奉为圭皋。对这一思想的解释,笔者认为,赵歧最为透彻:“此乃天所与人情性,先立乎其大者,谓生而有善性也。小者,情欲也。善胜恶,则恶不能夺之而已矣。”[②] 所谓“善性”,就是孟子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四端与生俱来,所以是天命之性,但是发而施为,则为可感可触之情。在《告子上》中,根据上下文,孟子之具体的“大者”,就是阐扬“天爵”:“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告子上》)“仁义忠信”,其思想的根源来自《论语》之“主忠信”(《学而》、《子罕》、《颜渊》)“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与命与仁。”(《子罕》)但是,具体在《孟子》的文本中,则为天之所赋予我的“善端”。 值得注意的是,孟子在这里说得很清楚,天生之质,并非“天爵”本身。并非人人都具有天爵。孟子之所谓“天爵”,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修炼提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而逐渐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这个“此”字,指代的是“仁义忠信,乐善不倦”,而这八个字在孟子思想的体系中,却是一种天与人之间拳拳服膺的摩荡、磨合过程。所以,孟子“天爵”理论的本质,在于人生的追求、道德的实践和上承天命,无所畏惧“大仁”、“大勇”的行动:《滕文公上》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二者是互动的。性善的提升,必要达到尧舜的境界,方可称之为“大仁”;尧舜必以性善为基础,为民请命,“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才可以称之为“大勇”。[③] 至此,我们已经十分明了,孟子的性善论,实际上是一个性情的提升、充实论,孟子孜孜以求的,是一个伦理的道德建设问题,而不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糵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告子上》)孙奭曰:“凡此(指这里所引用的文章)孟子所以言人心性本善,但当有常操而存之者矣。”[④] 人之心性虽然上承于天,有“善端”“萌糵之生”,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静养修德,洁身自好,存夜气,远利欲,收放心。如此,“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公孙丑上》)也就成就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善性之美。 二 孟子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告子下》)孝弟,在先秦儒家那里,从来就是一个性情的问题:《论语·学而》载有子言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又载曾子言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与《孝经》、《大戴礼记》之《曾子本孝》、《曾子大孝》把“孝”宗教化、泛化不同,[⑤] 孟子敏锐地看到,人天生的“赤子之心”,灵明天然,本身就是善性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

文档评论(0)

wyj1992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