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拜物逻辑的批判-马克思与波德里亚的论文.docVIP

拜物逻辑的批判-马克思与波德里亚的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拜物逻辑的批判-马克思与波德里亚的论文 拜物逻辑的批判:马克思与波德里亚的论文 【内容提要】 马克思(1818~1883)与波德里亚(1929~2007)是分处两个世纪的两位思想家,尽管他们各自所处时代的特征与哲学主题不尽相同,从两者的著述中也可明显觉察到研究方法的差异,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社会批判的题域争靶心,即对拜物逻辑的批判——不是对碎片式的拜物形式的批判,也不是对一般感觉形态的拜物现象的批判,而是以一种成熟的哲学历史观和人学观念,综合性地运用社会科学体系框架内的若干方法,对工业文明发端以来人的逻辑与物的逻辑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关系的揭示、反思及其追问。“物化一幻化一异化”乃是拜物逻辑的内在模式。波德里亚对拜物逻辑的批判和解读,反映的正是马克思关于货币化生存世界哲学批判的学术传统。 【关键词】 现代性 拜物逻辑 资本 消费社会  自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这三大理论命题之后,在一百多年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过程中,游荡在现代性时空背景中的拜物逻辑的幽灵,始终成为真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思想家们头脑中挥之不去的一个重要议题。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也译作鲍德里亚)在《物体系》、《消费社会》、《拜物教与意识形态》、《生产之镜》、《象征交换与死亡》、《完美的罪行》等著作中。对当下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社会意识形态所内含的拜物逻辑,作了深刻的批判和解读,反映的正是马克思关于货币化生存世界哲学批判的学术传统。值得重视的是,两位思想家所思考的对象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实体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深刻的颠覆人类心智进化认知传统的问题。在当下中国这样一个现代性状况与后现代性体验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与波德里亚的拜物逻辑批判的思想与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对于理解与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过程中一些深层问题有着现实的针对性。   对拜物逻辑的批判是马克思和波德里亚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兴奋点,但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其批判的坐标和分析路径也迥然不同。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处在西方近、现代化过程深度发展的拐点期。16~18世纪宗教革命、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导致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与意识形态趋于成熟,被松巴特称为“盛期资本主义”。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日趋尖锐,总资本与总劳动的对立,导致了大规模灾难和阶级冲突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模式显示了对人的创造活动的本质的否定。   波德里亚所处的时代特征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由现代性的生产时代转向现代性的解构时代。对理性主义传统的质疑和对多元性、不确定性的关注,使得资本主义具有的鲜明的精神特质开始萎缩,个人对社会行为的思辨的偶然性下降,社会意识的离散度和异质性凸显。二是资本已从少数人的垄断行为转向利益多元化的组合行为。资本的全球化和市场处于全球网络化阶段,资本的所有者与资本的经营者分离;资本之间的联合成为势所必然;个人资本的联合在股份制的黏合下往往采取社会资本的形式,它直接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加之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资本已成为多样性主体利益的组合体。三是经济社会的总特征已从过去的生产型社会转向消费社会。消费行为的整体已成为构筑市场的符号,变成了资本的作用对象。消费已被大众传媒幻化,在象征、符号、欲求、认同的驱动下,西方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人的生活去中心化,生活的意义不再只是“工作”,而更多的是休闲与游戏。人们特别注重追求富有个性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消费从市场领域向社会领域广泛侵入;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经济活动转向具有文化霸权意义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活动;从人的感性物质生活的本能诉求,上升到人的精神世界的符号体认。消费社会已成为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主导特征之一。   时代内涵的不同,决定了两位思想家对拜物逻辑批判坐标的核心概念各有差异。马克思对拜物逻辑批判坐标的核心概念是资本。之所以如此,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马克思以其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对资本及其运行规律的解剖之中。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巨著是《资本论》,而《资本论》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都与对拜物逻辑的批判密切相关。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初建时期用以反对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的主要理论手段,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并从人学的角度发展了斯密以降的劳动价值论传统,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对劳动、机器对人、物对主体的剥夺和颠倒给予了深刻的批判:“资本已经变成了一种非常神秘的东西,因为劳动的一切社会生产力,都好像不为劳动本身所有,而为资本所有,都好像是从资本自身生长出来的力量。”第二,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无论是揭示还是批判拜物逻辑,其思想意图都在于揭示资本的本质,在于回答资本的人学问题、资本的精神现象学问题、资本的历史进化论问题,而这些问题归

文档评论(0)

wyj1992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