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品啤酒(发酵),啤酒发酵,啤酒发酵粉,啤酒发酵过程,啤酒发酵设备,啤酒发酵工艺,啤酒发酵罐设计,啤酒发酵罐图纸,啤酒发酵技术,啤酒发酵罐
第二章 啤酒生产 第七节 成品啤酒 教学要求 了解成品啤酒的外观稳定性及风味稳定性与啤酒质量的关系,掌握啤酒的生物稳定性、非生物稳定性及风味稳定性的概念。 教学重点 啤酒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 啤酒的稳定性及处理方法 啤酒的稳定性 啤酒稳定性是风味稳定性、非生物稳定性、生物稳定性的统称。 一、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是指啤酒在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由外界非生物原因引起的浑浊、沉淀。 (一 )啤酒产生非生物性混浊和沉淀的机理 机理 啤酒中的蛋白质、多酚物质、酒花树脂、糊精等高分子物质(颗粒直径大于10-3m的大分子物质即胶体物质),受光线、氧化、振荡等影响而凝聚析出造成啤酒胶体稳定性的破坏—化合、凝聚等使胶体溶液稳定性遭到破坏,产生丝状物的混浊乃至大颗粒状的沉淀物,即产生非生物性混浊。 。 最常见的非生物混浊是蛋白质—多酚形成混浊。 酒非生物混浊的形成过程 1. 1、高分子蛋白质、多酚物质混浊 (1)热混浊(杀菌混浊,热凝固混浊) 概念:经过滤澄清的啤酒,在经过巴氏杀菌后,啤酒出现絮状大块或小颗粒悬浮物质。 原因:大分子蛋白质和高肽(平均分子量在6万以上),在加热过程中,pH4.5,水膜受到破坏失去电荷,发生变性、絮凝后,再与多酚结合、聚合,从而形成絮状、大块或小颗粒悬浮物质。 (2)冷混浊(也称可逆性混浊) 啤酒遇冷(0℃左右)时变混,加热至20℃左右又复溶,一般认为是蛋白质-多酚结合物。 原因:当啤酒中的?-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平均分子量为3万左右),在20℃以上与水形成氢键结合,呈水溶性。但是酒液在低至20℃以下时,与水结合键断裂和多酚以氢键结合,以直径0.1-1μm颗粒形式析出,从而造成酒液失光,浊度上升。 通过普通过滤和离心均不能除去。 啤酒混浊后,加热也不能复溶,这是一种永久性混浊。蛋白质-多酚物质氧化形成的。 原因: 啤酒中含有的-SH基大分子蛋白质,具有氧化趋势,在氧的作用下,-SH基很容易氧化成-S-S键,形成更难溶解的氧化物。 总多酚中花色苷、花色素原也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多酚,聚多酚又和氧化聚合蛋白络合。随时间延长,聚合度变大,颗粒也随之变大,最后呈较紧密的颗粒形式沉于包装容器底部。 2、重金属的影响 啤酒中若含有0.5mg/L的铁离子,在经巴氏杀菌后,Fe2+氧化Fe3+,而Fe3+易与啤酒中共存的蛋白质、有机酸,生成难溶性盐类,使酒体发生浑浊、沉淀现象。 Fe3+与酒液中的H2PO4-作用生成磷酸铁胶体,带有负电荷,可与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和焦糖色素等发生聚合作用而产生沉淀。 3、氧化作用的影响 啤酒的氧化作用与自身的还原能力、溶解氧以及瓶颈空气的多少有关。 原因: 在酒液中溶解氧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发生生化反应,含巯基蛋白质被氧化聚合成大分子蛋白质。 成品酒瓶颈中如有过量的氧存在,在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蛋白质易与多酚发生氧化缩合反应而产生沉淀,这也是用于啤酒的包装瓶一般采用棕色或绿色瓶的原因。 (三)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措施 1、啤酒原辅料的控制:食用级并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1)麦芽: 选择库值43%-45%,83℃焙焦时间不小于3h,出炉水份为4.3%-4.5%的成品麦芽。 (2)辅料:控制在40-50%。 (3)酒花的选择 择未被氧化的新鲜酒花。酒花中硬树脂含量占总树脂15%以上的不宜使用。 2、糖化控制 (1)蛋白分解要适当 主要使麦汁中高、中、低分子蛋白质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控制麦汁中高分子可溶性氮不超过总氮的15%,中分子氮15%-26%,低分子氮59%-70%)。 (2)控制多酚溶出 一般采用糖化过程中加入甲醛的办法。 (3)糖化过程中应强化麦汁碘检反应完全:防止因糖化不完全造成的啤酒糊精、多糖混浊。 3、麦汁过滤 控制洗糟用水温度76-78℃(冬天80 ℃)、pH6.0-6.5,洗糟不能过度,一般要求残糖控制在1.5-2.0之间,以控制多酚的溶出。防止氧的溶入。 4、麦汁煮沸 一般要求煮沸强度8%,同时调节PH5.2-5.5,必要时可适当添加食用单宁、卡拉胶等,促进蛋白质缩合沉淀,另外控制煮沸时间在60-90分钟。 5、沉淀冷却:充分排除热凝固物,尽量缩短麦汁冷却时间。 热麦汁在回旋沉淀槽内的静置时间,控制在20-40分钟。 6、发酵:麦汁充氧量控制在6-8mg/L,进罐温度8-9℃,满罐酵母数:l.5-1.8×107个/mL;满罐24、36小时排冷凝固物,主发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