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关于作者
高宣扬,浙江杭州人。一生 的兴趣是在哲学及人文社
会科学的多学科文本中穿梭和思索。现为上海 同济大学法
国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及社会学系教授。
年至 年于北京大学攻读哲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此
后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研究 作多
年 。 年赴法 国巴黎第一大学深造, 年获哲学博士
学位 。曾先后在法 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第十大学及
巴黎 国际哲学研究院、东吴大学任教和研究。
主编有 《西方文化丛书》、《人文科学丛书》、《研究与
批判丛书》以及 《西方人文新视野》等。
已发表的专著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弗洛伊
德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导引》、《实用主义和语用论》、《哈
贝马斯论》、《解释学简论》、《哲学人类学》、《德国哲学的
发展》、《罗素哲学概论》、《罗素传》、《弗洛伊德传》、《毕
加索传》、《萨特传》、《论后现代艺术的不确定性》、《里克
尔的解释学》、《当代社会理论》、《后现代论》、《布尔迪厄》、
《鲁曼社会系统理论与现代性》、《流行文化社会学》、《福柯
的生存美学》及 《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等。
关于本书
流行文化虽然早 已在古代和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
但其盛行 以及在社会 中的普遍化和渗透,则明显是近半个
多世纪以来的事情 。当代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更使流行文
化成为无所不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
本书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语
言学、符号论等多学科的角度,对流行文化进行了研究和
理论总结,紧密结合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丰富而多样
的具体现象,对流行文化进行了观察和经验分析。本书涉
及流行文化的结构特征、流行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
表现形式,以及流行文化与人们心态和精神状况的紧密关
系,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流行文化的性质及其运作逻辑 。
本书作者旅居法 国巴黎二十余年,身处西方文化基本
理论最重要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当代流行文化最主要的发
源地 。思想土壤和生活旋律相结合,使得作者既能与当代
最著名的思想家频频切磋学 问,又得 以在空间上最近距离
地观察和体验流行文化,从而使这本创新研究的流行文化
社会学著作,兼备了扎实深刻的理论基础与新鲜生动的资
料例证 。
代 自序:在哲学与非哲学 中迂 回
我 的哲学生涯 ,就是我个人 的整个生命历程 。生活使我喜欢 哲学 ,哲学使
我懂得 了生活 ;浪迹天涯 的生活历练 以及惊涛骇浪 的 “文化大革命 ”的洗礼 ,又
加深 了我对哲学 的理解 ,并 时时推进我 的思想情感 ,穿越 人文社会科 学及文 学
艺术 的各个领域 ,通过在 各种文本 中的循环迂 回反 思 ,试 图探索生命 的奥秘 。
从十五 岁到今 天 ,整整半个世纪 的岁月 ,在 国 内外颠沛流 离 的游牧生活命运 ,
我始终 同哲学打交道 ,并在 同哲学 的交往 中 ,不断地 改变对 哲学 的看法 ,而我
的命 运 本 身 ,也渗 透 着 哲 学 的神 秘 力量 ,使 我 品尝 了生 命 过 程 的酸 甜 苦 辣 滋
味 。哲学作为生存 的一种 实践智慧 ,以其对 生命本 身 的关 照和澄 明,见证 了它
无愧是生命 的灵魂 。
正 如海 德 格 尔所 说 ,哲 学 无 非 是 一种 无 止 境 的感 恩和 怀 念 。当尼 采 在 晚
年穿透历史而发 出 “重估一切价值 ”的豪迈 口号时,他仍然 以感恩的心情 ,由衷
地称叔本华为他 的最早 的 “教育者 ” 参见 尼采
,从而 一览无余地展现 出尼采 的 “永恒 回归 ”的广 阔理论
视 野 。
在 我 的哲学生涯 中 ,时时伴 随我 思想脉动 的 内在 力量 ,来 自我生命 历程 中
的各种遭遇 。而在 我所遭遇 的关键 人物 当中 ,与我 的生命 融为一体 的 ,就是五
个人 :我 的母亲 、毛泽东、马克思 、康德和尼采 。他们分别地 出现在我生命转折
的不 同时期 ,使我在 亲身经历 的不 同生活时空 中,从 出生入死 、苦乐交 替 的动
荡不定生活和深沉反 思 中 ,懂得 了哲学与生存 之 间的血 肉交融关系 ,体会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