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中国器乐作品欣赏 第一节 中国乐器简介 一、发展概述 二、分类方法 金 土 丝 匏 打击乐器 吹管乐器 吹管乐器--笛子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琵琶 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二胡 第二节作品欣赏 华彦均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赏析 古琴曲——《梅花三弄》 演奏家简介: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编而来,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即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 。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 * 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少的击奏类乐器;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 ;出现“八音分类法”。 骨笛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古琴出现;乐器以击奏类为主。 三、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弹奏类乐器得到发展;琵琶是最为重要的乐器;拉弦类乐器在民间出现。 四、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发展;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元代吹奏类乐器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出现云锣;宫廷音乐逐渐萧条,民间音乐取而代之。 八音分类法——周以来,乐队体制日趋完善,到战国初,不但乐器品种繁多,音量、音色都已十分可观,制作也非常精细,对音准和音质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周代开始对乐器以“八音”进行分类,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金、石、土、革、木、丝、匏、竹 以乐器发音的材质作为乐器分类的依据: 上古称铜为金。 青铜制的钟、铙等乐器均属于这一类。 石 磬是一种石制的乐器,由劳动工具演变而来,最初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后成为历代宫庭用于祭祀、宴乐等活动的礼器。 指用土烧制的陶。 如埙、缶、瓯属于此类 。 革 鼓类乐器虽有木等各种鼓框,但受击发声在于皮革,所以鼓类乐器属此类 。 中国的弦乐器自古以来即用丝作弦,瑟、琴、筝均属丝类。 木 指木制的乐器,如敔(yǔ)等。 是葫芦类植物。 笙、竽等簧管乐器用它作座,故归为一类。 ??????????? 竹 箫、管、笛等竹制管乐器属这一类。 打击乐器、吹管乐器 弹拨乐器、拉弦乐器 依椐乐器演奏方式和发音特点可分为: 指敲击乐器本体而发音的,主要是节奏性和色彩性乐器。 利用气流振动管体而发音的乐器。声音响亮,音色 鲜明。 阳关三叠 埙曲 古时称“横吹”、“横笛”。春秋时就在乐队中占有重要位置。 唐代笛子已广为流行;宋代,笛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已经很重要。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姑苏行 利用弹拨琴弦为主要发音的震动源,通过某种型状的共鸣器与弦结合产生耦合震动而发出音响的乐器。 又称“批把”,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史上的所谓琵琶,指的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象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秦代至唐代这一时期,琵琶二字成为多种弹拨乐器的混称。唐代以后直到宋代,琵琶才作为一件独立乐器的专用名词而沿用到今天。 十面埋伏 利用持弓拉弦为主要发音的震动源,通过琴筒共鸣与弦产生耦合震动而发出音响的乐器。音色接近人声,发音优美,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演奏技巧。 是拉弦乐器中的重要乐器。自宋以后,一直在民间流行,主要用于民歌、戏曲的伴奏,本世纪二、三十年代, 刘天华将二胡由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近八十年来已发展成音色甜美、具有高难度技巧的拉弦乐器。 二胡音色优美、表现力强、具有温婉细腻缠绵的抒情效果。既能演奏柔和、流畅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音色刚柔多变。 江苏无锡人,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自幼随其父当道士,习音乐,后沦为街头流浪艺人,饱受苦难,双目失明。生前留下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的音响资料,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其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情真意切,感动人心,充满艺术的生命力。 华彦钧(1893------1950) 是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乐曲原为道教的唢呐曲,具有浓郁的宗教音乐风格。20世纪30年代末,华彦钧在街头流浪卖艺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演奏、加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简明化工制图( 第二版) 教学课件 作者 林大钧 编著 第8讲.ppt
- 简明化工制图( 第二版) 教学课件 作者 林大钧 编著 第9讲.ppt
- 简明化工制图( 第二版) 教学课件 作者 林大钧 编著 第10讲.ppt
- 简明化工制图( 第二版) 教学课件 作者 林大钧 编著 第11讲.ppt
- 简明化工制图( 第二版) 教学课件 作者 林大钧 编著 第12讲.ppt
- 简明化工制图( 第二版) 教学课件 作者 林大钧 编著 第13讲.ppt
- 简明化工制图( 第二版) 教学课件 作者 林大钧 编著 第14讲.ppt
- 简明化工制图( 第二版) 教学课件 作者 林大钧 编著 第15讲.ppt
- 简明化工制图( 第二版) 教学课件 作者 林大钧 编著 第16讲.ppt
- 简明化工制图( 第二版) 教学课件 作者 林大钧 编著 第17讲.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