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工业微生物实验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陈剑虹 主编 第四章 微生物菌种的筛选诱变与保存技术.ppt

工业微生物实验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陈剑虹 主编 第四章 微生物菌种的筛选诱变与保存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尚辅网 尚辅网 微生物实验技术 第四章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筛选及诱变技术 实验4-1 降解苯酚微生物的选育 实验4-1 降解苯酚微生物的选育 实验4-1 降解苯酚微生物的选育 实验4-1 降解苯酚微生物的选育 实验4-1 降解苯酚微生物的选育 实验4-1 降解苯酚微生物的选育 实验4-1 降解苯酚微生物的选育 实验4-1 降解苯酚微生物的选育 实验4-1 降解苯酚微生物的选育 实验4-1 降解苯酚微生物的选育 实验4-2 利用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实验4-2 利用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实验4-2 利用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实验4-2 利用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实验4-2 利用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实验4-2 利用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实验4-2 利用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实验4-2 利用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实验4-2 利用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实验4-2 利用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实验4-3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 实验4-3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 实验4-3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 实验4-3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 实验4-3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 实验4-3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 实验4-3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 实验4-3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 实验4-3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 实验4-4  苏云金杆菌的复壮 实验4-4  苏云金杆菌的复壮 实验4-4  苏云金杆菌的复壮 实验4-4  苏云金杆菌的复壮 实验4-4  苏云金杆菌的复壮 实验4-4  苏云金杆菌的复壮 实验4-4  苏云金杆菌的复壮 实验4-4  苏云金杆菌的复壮 尚辅网   (5)保藏 将已注入液体石蜡的斜面培养物直立,置于4~5℃冰箱或室温下保存。   (6)转接 到保藏期后,需将菌种转接至新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后再加入适量灭菌液体石蜡,进行保藏。 注意:从液体石蜡下面取培养物移种后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时,培养物容易与残留的液体石蜡一起飞溅。   五、实验报告 记录各种菌种保藏的方法和结果。 返回 尚辅网   一、实验目的 学习从病虫体内复壮病原菌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苏云金杆菌及其变种杀螟杆菌、青虫菌和松毛虫杆菌等都是昆虫的致病细菌。将它们经过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大量培养后,可收集其菌体并添加适量的填充料如碳酸钙等,以制成杀虫菌粉。它对玉米螟、稻苞虫、粘虫、松毛虫、棉铃虫和菜青虫等几十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尚辅网 生产菌种经过若干代之后往往会出现菌种衰退,表现为产芽孢或伴孢晶体的数量越来越少,体积变小,毒力下降等。为了保证生产菌种能保持较强的毒力和原有的性状,就要进行经常性的菌种复壮工作。对于杀虫菌来讲,复壮就是用原来生产菌种制成悬浮液,然后将它拌到饲料中饲养昆虫(选健壮的3龄幼虫),待昆虫死后再从虫体内重新分离出苏云金杆菌。如此重复4~8次即可得到毒力强的菌种。另外,也可从自然界死亡虫体中分离菌种。 尚辅网   三、实验材料   1.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 器材 显微镜,无菌培养皿,无菌三角瓶(内装玻璃珠),镊子,解剖针,无菌滴管等。   3. 试剂 75%乙醇,5.25%次氯酸钠(即漂白粉),10%硫代硫酸钠。   四、实验方法   1. 制备菌液 将菌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上,置30℃恒温培养24h后,用无菌水洗下菌苔制成孢子悬液。 尚辅网   2. 感染昆虫 将上述菌液滴加在喂饲昆虫的叶片上,晾干后任昆虫(挑选健壮的3龄幼虫)取食,然后将虫子放25℃恒温条件下饲养,待昆虫死亡后采集死虫。   3. 采集死虫 濒于死亡的昆虫幼虫停止取食后,口吐褐色体液,排泄稀粪于叶片或其他附着物上,部分或大部分的虫体开始变为褐色。由于细菌在虫体内大量繁殖,结果使幼虫的体壁变得薄而易破,因此采集时要特别小心。将采集来的昆虫放在无菌培养皿或无菌小瓶中。如果死虫紧贴在粘附物上可连同基物一起采集。 尚辅网   4. 虫体表面消毒 为防止消毒溶液渗入体腔,应用棉线结扎虫体的口腔和肛门。将虫体浸入75%乙醇中,浸数秒钟后即移入含5.25%漂白粉的溶液中,浸3~5 min,再将虫体转入10%硫代硫酸钠溶液内浸3~5min,以除去游离的氯,最后用无菌水冲洗虫体5次,供分离菌种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时间加速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