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节:人际关系
第一单元 人际关系的类型
知识点:人际关系的概念(识记,领会)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人际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其特点是:
(一)个体性
在人际关系中,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
(二)直接性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没有直接的接触和交往不会产生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经建立,一定会被人们直接体验到。人们在心理上的距离趋近,个体会感到心情舒畅,如若有矛盾和冲突,则会感到孤立和抑郁。
(三)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人际间的情感倾向有二类:一类是使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的情感;另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排斥分离的情感。
知识点: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识记)
(一)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过定向、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定向阶段考
包括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及初步沟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2.情感探索阶段
在此阶段,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建立感情联系。随着双方共同的情感领域的发现,彼此沟通越来越广泛,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
3.情感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发生重要的变化。双方的信任感、安全感开始建立;彼此沟通的深度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此时,双方会提供评价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真诚的赞许和批评。
4.稳定交往阶段
此阶段中,彼此在心理相容性方面进一步拓展;已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的私密性领域,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
(二)人际关系的原则
1.相互性原则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人。喜欢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前提,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2.交换性原则
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交换的原则是: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人际交往是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否定和贬低。由于自我价值是通过他人评价而确立的,个体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投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此时可能激活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
知识点:人际关系的类型
知识点: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识记)
美国学者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称自己的理论是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理论。其要点是:
1.个体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2.人际关系需要决定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它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
3.对于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人们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形式,二者互补。
4.六种人际关系取向。
5.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以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其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影响。
要点: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以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其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影响(识记,领会)
1.包容需要
如果儿童与双亲交往少,会出现低社会行为,如倾向内部言语,与他人保持距离,不愿参加群体活动等;如儿童对双亲过分依赖则会形成高社会行为,如总是寻求接触,表现忙乱,要求给予注意;如果儿童与父母适宜地沟通、融合,会形成理想的社会行为,无论群居或独处都会有满足感,并能根据情境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人际关系较好;
2.支配需要
如果双亲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他们一定自由,使之有某种自主权,会使儿童形成民主式的行为方式;双亲如果过分控制,则易于形成专制式行为方式,如儿童倾向于控制他人,易独断独行;或者形成拒绝式行为方式,表现顺从,不愿负责,拒绝支配他人;或者儿童焦虑过重,防御行为明显。
3.感情需要
如果儿童在小时候得不到双亲的爱,经常面对冷淡与训斥,长大后会出现低个人行为,如表面友好但情感距离大,常常担心不受欢迎,不被喜爱,从而避免有亲切关系;如果儿童生活在溺爱关系中,长大后会表现出超个人行为,如强烈寻求爱,希望与人建立亲密的情绪联系;如果儿童能获得适当的关心、爱护,就会形成理想的个人行为,长大后既不会受宠若惊,也没有爱的缺失感,能恰当对待自己。
舒茨的三维理论在解释群体形成与群体分解中提出群体整合原则,即群体形成的过程是按开始是包容而后是控制最后是情感。这种循环不断发生;群体分解的原则是反其序,先是感情不和,继而失控,最后难于包容,导致群体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控视频会议室设计方案书.pdf VIP
- 2010年3月北京润枫欣尚项目价格及推售方案.ppt
- 2023年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四肢骨折经典》课件.ppt
-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线性代数》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VIP
- (必威体育精装版)24年秋统编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我会想办法教学设计【精品】.docx
- 胜利油田CCUS技术及应用.docx
-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线性代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pdf VIP
- 度量衡完整版.ppt
-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线性代数》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