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同部位舌苔分布舌尖部以薄白苔最多,舌中部薄白苔明显减少,但两
者薄白苔都占据主要地位,舌苔改变都不明显;舌根部舌苔分布则以黄厚苔为主,不仅颜色而且厚
度改变都很明显,薄白苔仅2l例。从颜色来分析,由尖至根黄苔逐渐增多,自苔逐渐减少;从舌苔
厚薄来看,则为薄苔逐渐减少,厚苔逐渐增多。
由此可以看出本研究4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舌苔分布由舌尖到舌根具有明显的变化。祖国医
学认为“舌中主脾胃,舌尖主心,舌根属肾,全舌又属脾胃。”
虽然“舌根属肾”,但本实验结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舌苔的变化以根部最为明显,意义最大,
故临床察舌时当以根部变化为主,同时结合“全舌属脾胃”的理论三部合参。
总而言之,在利用舌象分析仪软件这一比较客观手段对舌象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得出
慢性浅表性胃炎舌质变化以红舌为主,其出现可以反映胃粘膜的损伤,同时绛红舌、暗紫舌的出现
可提示胃粘膜损伤程度加重:舌尖部、中部舌苔分布各组都以薄白苔为主,无论颜色还是厚度都无
明显变化。舌根舌苔的变化以黄厚苔为主,与胃粘膜损伤密切相关,但是与胃粘膜损伤程度未见明
显相关性。由此可知慢性浅表性胃炎舌质改变较早且稳定,可反映疾病变化与病情的深重,提示在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疗过程中,望舌质具有很大的意义;舌苔改变以舌根部舌苔较尖部舌苔与中部
舌苔可靠,可反映胃粘膜损伤。
4小结
4.1从舌质来说:
红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的损伤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粘膜损伤的外
在表征,但发现其与胃粘膜损伤程度的轻重有密切关系;绛红舌与暗紫舌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
胃粘膜损伤的程度较严重。
4.2从舌苔来看:
慢性浅表性胃炎舌中部舌苔颜色无明显改变,以白苔为主,提示胃粘膜损伤与苔色变化不具有
同步性,三组之间白、黄苔分布无明显差异。
慢性浅表性胃炎舌苔厚度无明显改变,以薄苔为主,提示胃粘膜损伤与苔厚度变化不具有同步
性,三组之间厚、薄苔分布无明显差异。
慢性浅表性胃炎舌根部舌苔改变可以提示胃粘膜损伤。以黄厚苔的出现与CSG伴返流关系密
切,但与胃粘膜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
慢性浅表性胃炎舌尖部舌苔颜色与厚度无明显改变,以薄白苔为主,提示胃粘膜损伤与苔色变
化不具有同步性。
4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同部位舌苔分布从颜色来分析,由舌尖至舌根黄苔逐渐增多,白苔逐
渐减少:从舌苔厚薄来看,则为薄苔逐渐减少,厚苔逐渐增多。
“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胃炎180例疗效分析
杨廉方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408300)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有较多研究,但尚无特别有效的治
疗方法。在临床上,我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229..一
1.一般资料
6.10年2l例,10年以上6例。
2.临术表现
大多表现为胃脘部疼痛,胀满纳差,嗳气呃逆,疼痛连胁,土酸水,舌质淡,脉细弦等症。约
半数患者见口干口苦或胃脘部有灼热感。180例中属脾虚气滞72例,肝胃不和95例,胃阴不足证
13例,后两者均在病程中兼见一定程度的脾虚证。
3.胃镜检测
镜下见粘膜充血、水肿,呈红白相间,以红为主,粘液分泌增多,表面常见白色渗出物125例;
粘膜有出血点或少量糜烂者38例:胃镜见胆汁返流者12例:见粘膜呈苍白色、弥漫性分布,皱襞
变细而平坦,外观粘膜薄而可透见紫蓝色血管纹者5例。
二、方法和结果
1.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以疏肝和胃、理气健脾为治疗法则,拟定基本方法为:柴胡189,白芍189,枳壳
者加吴茱萸59,竹茹159:有溃疡者加乌贼骨159,玄胡129,有痰湿者加平胃散,兼见纳差加焦三
仙各159。
煎服方法:将上方药一煎加水800毫升,煎20分钟,取汁300毫升;二煎加水500毫升,煎
15分钟,取汁200毫升,两煎混合,分三次服,一日三次,每日一剂,半月一疗程;轻者一疗程,
重者2-4疗程。
2.治疗结果
自觉症状消除或显著改善,胃镜见粘膜完全恢复正常者评为显效,显效133例占75.8%,自觉
症状明显好转,粘膜轻度充血、水肿、无出血点、胆汁返流明显减少或粘膜由苍白变为红白相间,
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