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随其所宜而适”+--徐渭雅俗文学理论的哲学基础.pdfVIP

“随其所宜而适”+--徐渭雅俗文学理论的哲学基础.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随其所宜而遣” ——徐渭雅俗文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陈书录 魏挖中叶的徐渭(1521一1593),是晚瞬时裳公安“三袁”——袁宗道 “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陶望龄《徐文长传》,《徐渭集》附录),当代学者 也评价说:“他不是思想家,而是诗人和画家。”(徐朔方《徐渭年谱》,第40页, 觅于《徐朔方集》)其实,徐灞以《论中》(《徐文长三集》卷十七)七篇为代表的哲 学思想也是不可忽聿觅的1,尤其是其中的“随獒所宜而适”等哲学思想,突破了 朱熹《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的樊篱,并且将原来看似相对独立的几个文论范 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诗文理论与戏剧理论融为一体,使之相互映衬,相互 补充,相互深亿,楣互推进,不仅提舟了文论的理论价值,渗透着菜些艺术哲学 的因素,而且增强了?中击稷朱理学、封建礼教鞠文学复古主义的力度,更加显 示出徐渭作为晚明文学解放思想先驱者的历兜作用。 “随其所宜而适” ——对朱熹《大学》《中庸》章句的突破 徐渭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论中》七篇之中,这是关于《大学》、《中庸》的 一组专论。徐渭对《大学》、《中庸》的根本精神的理解,集中在《论中五》的前一 段话之审: 明明德三语,纲也;八条嚣二十语也,目也。三康也,八实也;三 阖也,八开也;三根本也,八枝叶也;三起八也,八结三也。“本末”二 字云髫,一篇之眼也。何谓眼?如人身然,百体相警似肤毛臣妾辈 摆似也,至眸子剐豁然骥两突以警,敞作者之糖霭簿者,瞰是也,文 贵眼此也,敌诗有诗隈,薅禅句中有襻鼗。《大学》首篇,人人熬之者 也,雨文之体要尽是矣。通其故,千万篇一也,首尻与脊也,然而一 开一阚者,则有无定立也,随其所宜而遭也。 徐渭所说的“三纲八目”与“本末”,是指《大学》首篇所云: 陈书录 195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 始,知所先后,则近道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 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 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 也。此所谓知本,此所谓知之至也。 宋明理学家将上述这段话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称为《大学》的 “三纲领”,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称为《大学》的“八条目”。至于“三纲八目”的根本或关键是什么,历来看法 不一。朱熹认为关键是“格物”:“此一书(指《大学》)之间,要紧只在‘格物’两 字,认得这里看,则许多说自是闲了……”(《朱子语类》卷十四)而王阳明则认 为“三纲八目”中最根本的是“诚意”:“《中庸》言不诚无物,《大学》明明德之功, 只是个诚意。”(《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卷一《语录一》)王阳明的“诚意”根 本说是与朱熹的“格物”关键说是针锋相对的,对此,王阳明说得很明白:“新本 (指朱熹的《大学章句》)先去穷格事物之理,即茫茫荡荡,都无着落处,须用添 个‘敬’字方才牵扯得向身心上来,然终是没有根源。若须用添个‘敬’字,缘何 孔门倒将一个最紧要的字落了,直待千余年后要人来补出?正谓以诚意为主, 即不须添‘敬’字,所以提出个‘诚意’来说,正是学问的大头脑处。”(《传习录》 上,《王阳明全集》卷一《语录一》)对于朱熹的“格物”关键说或王阳明的“诚意” 根本说,徐渭都没有表示认同÷那么,徐渭所说的《大学》“三纲八目”的根本即 “作者之精而旨者”是指什么呢?在上文所引他的《论中五》中,前半部分反复 宣扬“本末”二字是“文眼”,而从行文中可见他认为《大学》中的“文眼”是“明明 德”、“亲民”、“止于至善”等“三纲”,而最终的落脚点则是“随其所宜而适也”; 后半部分则是通过正说、反说而强调“随其所宜而适”:“故凡作者,长短不同此 同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