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金匮要略》学术思想对耳鼻咽喉科临床的指导作用.pdfVIP

《金匮要略》学术思想对耳鼻咽喉科临床的指导作用.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l、竹泐:甘,苦,寒:入心、胃、片十.肺经。作引约意在取竹沥性滑流利,能领诸药走窍 逐痰,通利经络,益阴除热。但脾胃虚寒而致肠胃滑泄以及寒嗽者忌刖。引药用量,3~30毫升。 (八)金/f.i类引约 l、赤金、金器:辛,苦,平;入心、肝经。作引药能助诸药镇摄心神,安宁魂魄;义可助诸 药凉肝解热,定惊止搐。但阳虚气陷、+卜_利清冷者忌用。引药用量,常取整块或一件,入药同煎 后取出。 2、、纹银:大寒,入心、肝经。作引药能助诸药安神定志,镇惊明目,顾护胎元。但阳气虚 弱有寒者总用。引药用量,常取整块或一件入药同煎后取出。 3、元明粉:辛,苦,咸,寒:入胃、大肠经。作引药其效有二:助诸药入肠胃导里滞下行, 除胀满;助诸药稀释痰涎,清利大肠;助诸药驱经络之痰饮,润肠胃之燥结。但脾胃虚寒者忌用。 引药用量,2~6克。 4、朱砂:甘,寒;入心、肺、脾、肾经。作引药能助诸药清心宁神,定惊防惊痫,逐痰降火。 但本品久服,可致慢性汞中毒,不宜久服。引药用量,0.5~l克。 《金匮要略》学术思想对耳鼻咽喉科临床的指导作用 泰山医学院耳鼻喉科 张岗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其中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 治法方药作了比较深入的论述。为现代耳鼻咽喉科学临床辨证论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了理论 支持。 ㈠主张治未病 治未病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同时在《素问·刺热论》篇 提出:“病虽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治未病的主要精神实质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仲师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指出:“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同时还 说:“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未病先 防的思想。仲师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又云:“夫治未病者,见肝病,知肝 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仲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简洁而明了的告诉了我 们如何具体实施已病防变,同时还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 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些也充分体现了 善治者治皮毛及己病防变的思想。 在耳鼻咽喉科临床.我们应当努力做到“治未病”。例如,伤风鼻塞我们应该做到“善治者治 皮毛”,脓耳、喉痈等疾病我们义应当努力做到既病防变。但是要真上E做到治未病也并非易事,这 要求我们对疾病要有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冈为疾病是一个动态的、具有自身发生、发展及变化规 律的过程,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根据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治其已病,并防治其未病。否 则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治未病”。 ㈢重视整体性 《金匮要略》中非常重视整体性,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阴阳、脉象同样与 自然界相应。如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论阴虚阳浮的虚劳病与季:箝的关系 时云:“劳之为病,其脉浮人,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意即春夏术火止盛,自然界刚气外浮, 人体之刚气亦外浮,不利丁阴虚研{浮证,故病情加重:秋冬金水相生,自然界刚气敛藏,人身之 58 阳气亦内藏,有利于阴虚阳浮证,故病情减轻。《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 六》云:“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本条根据衄血与季节的关系推断衄血的病因 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此外,《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日:“寸 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 病。”本条根据人体色脉与自然界相应与否以诊断疾病。肝旺于春,春季当色青脉弦,今反见色白 脉浮,为克我之脏色脉也,是色脉与时相违,故知为肺金乘肝木之病。 同时《金匮要略》中还认识到人体本身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用五脏相生相克理论来指导 临床治疗。《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 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本条从 相克传变的五脏相关整体观出发,举肝脾为例论述了治未病的法则。五脏病相生传变的整体观,。 在《金匮要略》中亦有体现。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论胃反呕吐病机时日: “以发其汗,令阳微……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此论误汗伤心阳(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