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教学课件 匡松 洪平洲 18638 第1章信息检索基础.ppt

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教学课件 匡松 洪平洲 18638 第1章信息检索基础.ppt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信息检索基础 1.1 信息的基本知识 1.1.1 信息的概念 · 对于人类来说,信息是一个社会概念,它是由社会共享的人类一切知识、学问以及从客观事物中产生的各种消息的总和。 · 也可以这样说,信息的高度复杂化,并且逐步传递和继承,使得人类从猿猴进化成人,如图1-1所示。 1.1.2 信息的特性 1.信息的共享性 · 共享性的表现是多个用户都可以使用相同的信息,信息资源本身不会因为人们的使用而减少。 2.信息的准确性 3.信息的时效性 4.信息的可存储性 5.信息的可传输性 6.信息的有序性 7.信息的可再生性 8.信息的适用性 1.1.3 信息的分类 1.按照信息的目标和需要分类 · 社会信息、政治信息、自然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和管理信息等。 2.按照信息的来源分类 · 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国内信息和国际信息等。 3.按照信息的处理方式分类 · 原始信息和综合信息。 4.按照信息的作用分类 · 决策信息、常规信息、战略性信息和战术性信息等。 5.按照信息的应用范围分类 · 宏观信息、微观信息等。 1.1.4 数据与信息 · 数据是反映客观世界的事实,并可以区分其特征的符号,包括字符、数字、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图表、图片等,它们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可以人为进行存储和管理的。 · 由原始数据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用于决定行为、计划或具有一定语义的数据称为信息。 1.1.5 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 1.信息 · 生物以及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系统,通过感觉器官和相应的设备与外界进行交换的一切内容。 2.知识 ·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映。 3.情报 · 情报是通过人类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并在其过程中发挥使用价值和作用的知识,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性是情报的3个基本属性。 (1)知识性 (2)传递性 (3)效用性 4.文献 ·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 。 1.2 信 息 素 养 1.2.1 信息素养的概念 · 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 ·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 · 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 1.信息意识 2.信息知识 3.信息能力 4.信息道德 1.2.2 培养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人才特征。 ·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在现代企业生产、科研、商贸和社会交往中,实际体现为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 · 还涉及信息伦理、信息意识等问题。 · 开展信息教育、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问题。 1.2.3 信息素养的培养与评价 · 1998年,美国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其中包括如下内容。 (1)有效地获取信息。 (2)熟练、有批判地评价信息。 (3)精确、创造地使用信息。 (4)去探求个人所需求的信息。 (5)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6)胜任信息查询和信息知识创新工作。 (7)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8)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 (9)积极参与探求和创建信息的活动。 1.2.4 信息时代的学习 1.终身学习 2.自主学习 3.协作学习 4.开放式学习 5.个性化、多样化学习 6.研究型学习 1.2.5 信息素养与终生学习 · 终生学习体系作为一种开放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系统,有用信息的摄入贯穿其中。 · 此外,终生学习体系还具有以下明显的信息开放性特征。 (1)终生学习体系与周围社会环境的交互、交融,即这一体系能及时全面地反馈社会需求的信息,学习受社会发展的制约,而学习的结果也不断作用于社会的发展。 (2)学习者从青少年扩展到社会全体成员生命的全过程。 (3)学习目的从传统教育适应社会需求,为进入社会作准备到在适应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积极推动社会的发展。 (4)学习场所从学校扩展到任何一个地点,家庭、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等,而且随着人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