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14 通货膨胀与紧缩.ppt
第二篇 宏观均衡 第十四章 通货膨胀 与通货紧缩 第十四章 目录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 第四节 通货紧缩(略)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1.1 西方对通货膨胀的一般界说 在西方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 ——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 ——强调“货币价格”,即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 ——强调“总水平”,即普遍的物价水平波动; ——强调“持续上涨”,即通货膨胀并非偶然的价格跳动,而是一个过程。 1.2 通货膨胀的度量 1. 无论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何不同,世界各国对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实际都是使用物价指数。通常说通货膨胀率多大,就是指物价指数上涨多少。 2. 采用的指数主要有三: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CPI 批发物价指数 WPI:反映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变动情况 GNP或GDP的平减指数 deflator: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情况。 此外,还有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数等。 1.3 核心价格指数 1. 在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中,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波动最大,而这两者价格的变化往往与社会总供求对比、与货币供应量增减之间并无紧密的直接联系。 2. 因此,把剔除了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之后的物价指数视为核心价格,并用这种经过处理后的指数来度量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的程度 。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2.1 强制储蓄效应 1.这里的储蓄是指用于投资的货币积累。积累的主要来源有三:家庭、企业、政府。 在通常情况下,政府的储蓄是用税收的办法筹集并用于投资。 如果这部分储蓄是来自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储蓄,全社会的储蓄总量不变,从而不存在强制储蓄问题。 2. 如若政府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造成直接或间接增发货币,其他条件不变,结果将是物价上涨。 公众在名义收入不变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货币支出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强制储蓄的部分。 这就意味着强制增加全社会的储蓄总量, 4. 上面分析是基于这样的假定,即经济已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因此,用扩张货币的政策来强制储蓄会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如果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有闲置的生产要素,这时政府扩张有效需求,不会引发物价上涨。在名义收入不变条件下,公众消费和储蓄的实际额不变。但政府扩张有效需求是为了增加投资。这就是说,相对于不变的消费,储蓄总额增大。这也属强制储蓄效应。 2.2 收入分配效应 1. 在通货膨胀下,由于货币贬值,名义货币收入的增加往往并不意味着实际收入的等量增加,有时甚而是实际收入不变乃至下降。 2. 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不相同,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人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人收入水平会提高。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3. 其中,依靠工资或薪金过活的,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时期,由于工资收入只有每隔一段时间才会调整,因而相对于物价上涨,货币工资的增长有一个滞后期间。 货币工资的增长相对于物价上涨的滞后时间越长,遭受通货膨胀损失相应地也就越大。 2.3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1.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也称财富分配效应。 2. 一个家庭的财富或资产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构成。许多家庭同时还有负债,如消费信用。因此,家庭的财产净值是它的资产价值与债务价值之差。 2.4 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 1. 恶性通货膨胀会使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进行:产品销售收入往往不足以补进必要的原材料; 地区之间上涨幅度极不均衡会造成原有商路的破坏,流通秩序的紊乱; 迅速上涨的物价,使债务的实际价值下降,正常信用关系会极度萎缩。 恶性通货膨胀只是投机的温床,而投机是经济机体的严重腐蚀剂。 2. 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往往是政治的动荡。 2.5 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理论与滞涨 4. 转换之后的菲利浦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替代关系。 从政策角度说,要想使失业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就必须忍受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要使价格保持稳定,就必须忍受较高的失业率。 二者不可兼得。 5. 进入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出现了“滞胀”局面。即经济过程所呈现的并不是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