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隋、唐、五代时期武术 (公元581—960年).ppt

第一讲 隋、唐、五代时期武术 (公元581—960年).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隋、唐、五代时期武术 (公元581—960年) 历史背景 隋、唐建立了较完备的国家机构 这一时期,国家大部分时间是统一,经济繁荣 唐朝是中国封建文化空前发展时期之一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丰富传统文化的内容 崇侠尚义的社会习俗 第一节 府兵制度 西魏、北周已建立了府兵制,隋朝进一步完善了这个制度。 “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 唐代兵制中,兵员问题显得颇为复杂。除府兵之外,有兵募,有丁防,有蕃兵,有健儿,还有团结兵。在唐朝中央军事主管部门统计全国军队时,不考虑什么府兵、兵募之类,而是区别为健儿、团结和宿卫兵,而健儿、团结则是边军。 《唐六典》卷五《兵部尚书》的健儿条注云“旧健儿在军,皆有年限,更往来”,开元二十五年改“置兵防健儿”,使其“长住边军”。长孺先生《唐书兵制笺正》卷二就正确指出,所谓天兵军,“本为有事召集,无事遣归之征募”。 团结兵“选户殷丁赡,身材强壮者充之,免其征赋,仍许在家常习弓矢,每年差使依时就试。” 也就是说:选民丁充兵,其任务是在家练习弓马或教练武艺以便需要时能够随时“赴援”或“防遏”,农忙归农,农闲训练,缓则为农,急则为兵。 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隋、唐实行兵制度,“寓之于农”,“兵农合一”。府兵由一般民户中简选,不再像以前只限于世袭军户等,实际上将兵源、武器装备、习武活动扩展到了整个国家的基层。另外,士兵的训练和考核制度,又必然加强整个社会对习武活动和武艺的重视。隋唐的府兵制度,对武术的进步、发展无疑是起了推动作用的。 第二节 武举制的创立 先秦的“士”最早为武士,武士是最低的一级贵族,身份为世袭。战国开始,“士”开始转变为文士,社会其他阶层人士,亦能因为自己的才能被统治者赏识而入仕。两汉有所谓“察举”、“聘召”及“举贤良方正”等拣选人材的方法。魏、晋、南北朝则以“九晶官人法”取士。隋、唐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武勇之材皆应时需召拔而无定规。 一般都认为武举制始于唐朝。事实上,在春秋初期管仲在齐国,就开始在全国选拔、招募有“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众者”(国语。齐语),齐恒公春秋两季还举行全国比武较力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豪杰骏雄,以勇授禄。 非正式的武举制,从隋朝便开始了。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8年)四月曾下诏曰:“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励俗,有益风化。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才堪将略,则拔之以御侮;膂力骁壮,则任之以爪牙。爰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善毕举,与时无弃。以此求治。庶几非远。文武有职事以上,宜依令十科举人。”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始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领以诸卫将军,号‘飞骑’。其法:取户二等以上,长六尺阔壮者,试弓马四次上,翘关举五、负米五斛行三十步者。复择马射为百骑。”显然,在武则天正式开武举之前,已有了某些课试拣拔武勇人才的做法。 武举制度正式建立是在武则天时。《通典·选举三·历代制下》云:“(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教人习武艺,其后每岁如明经进士之法,行乡饮酒礼,送于兵部。”《通典》注云:“(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诏武贡人与明经进士同行乡饮酒礼”;“天宝六载(公元747年)正月制:文武之道,既惟并用;宗敬之仪,不可独阙。其乡贡武举人上省,先令谒太公庙。每拜大将及行师冠捷,亦宜告庙”。武举之制,从此确立下来。 武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长垛。“长垛”项目的课试方法为:“画帛为五规,置之于垛,去之百有五步,列坐引射。”“规”即“院”,如今之环靶。“长垛”规则规定:应试者用石弓和六钱之箭引射,三十发不出第三院为第,入中院为上,入次院为次上,入外院为次。 二是马射。“马射”又名“骑射”。其课试方法为:“穿士为埒,其长与垛均,缀皮为两鹿,历置其上,驰马射之。”马射法还规定:应射者于马上持七斗力的弓,驰马弓射,全部射中为上,或中或不全中为次上,全都不中为次。 三是马枪。“马枪”是测试马上用枪技能的方法。具体为:断木为人,戴方版于顶上,凡四偶人,互列埒上。驰马入埒,运枪左右,触必版落,而人不踣。“马枪”课试法还规定,“枪长一丈八尺,径一寸五分,重八斤。”刺中三版或四版为上,二版为次上,一版及不中为次。 四是筒射。《新唐书?选举制》云:武举课试内容有“筒射”。“筒射之箭,长才尺余,剖筒之半,长与常弓所用箭等,留二、三寸不剖。为笞以傅弦,内箭筒中,注箭弦上,筒旁为一窍,穿小绳系于腕,彀弓即发,豁筒向手,皆激矢射敌,中者洞贯,所谓筒射也”。 五是步射。《新唐书·选举制》云:“步射”为射草人,中者为上,虽中而不法者为次上,虽法而不中者为次。 六是穿剳。《通典》中有“穿剳”的测试方法,即以弓射铠甲,穿透甲片测试弓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