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的方法 (一)目录的运用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 (二)版本的运用 (三)史书辨伪 (四)史书校勘 (五)史事考证 二、历史分析的方法 (一)历史比较分析方法 (二)历史计量分析方法 (三)历史心理分析方法 (四)历史系统分析方法 史学论文的撰写 第五部分 一、史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论点 (二)论据 (三)论述过程 二、史学论文选题 1.要有现实性。 2.要有理论意义。 3.考虑自己的研究范围和学术兴趣。 三、史学论文的写作与定稿 三、史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一)史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1.史学研究的不同层次 (1)宏观研究 司马迁写《史记》 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壊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欲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専取關國家興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 二人从宏观上认识历史十分清楚 (2)微观研究 以考察人类历史局部或个别现象进行,且多为孤立、静止地考察。 如“乾嘉学派”之史学研究 3.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之关系 宏观研究侧重抽象逻辑思维,微观研究重形式逻辑思维。 两种研究都是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 章学诚有言:“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沈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譬犹日昼而月夜,暑夏而寒冬,以之推代而岁功,则有相需之益;以之自封畛域,则有两伤之弊。” 4.中观研究 (1)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2)是人们认识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2.史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1)收集、整理史料 (1)史料的分类 史迹遗存 历史文献 口碑史料 民族调查史料 (2)史料的辨伪与考证 2)分析研究史料,形成历史认识 (二)史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1.史论结合 2.史学与现实关系密切 (1)史学总是吸引着现实的人们; (2)现实又总是为史学认识、研究提出新的问题; 如秦汉、隋唐之际的史学发展 3.现实还能给史学研究提供新的认识条件、能力和方法 四、史学的社会功能 (一)史学对于人类认识、实践活动的作用 1.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现实。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他还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 刘勰:“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文心雕龙·史传》) 刘知几:“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史通·史官建置》) 2.史学有助于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如唐贞观年间君臣对治理国家的总结: 魏徴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失之於安逸守成難矣 上曰?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業之難徴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業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 (二)史学的借鉴作用 重视史学的鉴戒功能是中国史学优良传统 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二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唐太宗更重以史为鉴 朕睹前代史书,彰善痒恶,足为将来之戒。秦始皇奢淫无度,志存隐恶,焚书坑儒,用缄谈者之口。隋炀帝虽好文儒,尤疾学者,前世史籍,竟无所成,数代之事,殆将混绝。朕意则不然,将欲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公辈以数年之间勒成五代史,深副朕怀,极可嘉尚。(《册府元龟》卷五五四《国史部·恩奖》) 西方史学家也重视史学的借鉴功能 如罗马帝国时期李维著《罗马史》:“你应当把这些事例作为借鉴:如果那是好的,那么你就模仿着去做;如果那是罪恶昭彰而最后身败名裂的,那么你就要引为大戒,竭力避免”。 塔西佗也说:“历史之最高的职能就在赏善罚恶,不要让任何一项嘉言懿行湮没不彰,而把千秋万世的唾骂,悬为对奸言逆行的一种惩戒”。 (三)史学的教育功能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版,第110页。) 刘知几说:“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之要道。” (四)史学与人生修养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因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