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存镉-铜对沉积物(生物膜)中主要组分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pdf
第40卷 第6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V01.40No.6
of ScienceEdition) Nov.2010
2010年I1月 JournalJilinUniversity(Earth
共存镉/铜对沉积物(生物膜)中主要组分
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
李 鱼1’2,李 娟1,高 茜1,王 岙2’3
1.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2206
2.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长春130026
3.吉林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长春130062
摘要:采用选择性萃取分离技术对沉积物(生物膜)中非残渣态组分(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进行分
岛,研究阿特拉津(atrazine,AT)一Cd—Cu系中共存重金属对选择性萃取前后沉积物(生物膜)吸附AT的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存体系中,沉积物(生物膜)中铗氧化物对AT的吸附贡献最大。其次是有机质。而
锰氧化物则抑制AT的吸附;共存镉促进了AT在沉积物(生物膜)原样及各非残渣态组分上的吸附,镉质
量浓度为0.2mg/I,时.促进作用熏显著。各组分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贡献增加了3.20%~32.31%(沉积物)
和1.6l%~17.10%(生物膜).但随镉质量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减弱;共存铜抑制沉积物(生物膜)原样
厦铁氧化物、有机质对AT的吸附,铜质量浓度为75.0
mg/I.时。其抑刺作用最强,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对阿
特拉津的吸附贡献分别降低了29.21%,22.36%(沉积物)和9.46%、77.27%(生物膜).但同时减弱了锰氧
化物对AT吸附的抑制作用,其吸附贡献分剐提高了28.98%(沉积物)和17.46%(生物膜)。
关奠词:沉积物l生物膜I非残渣态组分I选择性萃取技术l阿特拉津;镉/铜I吸附
中圈分类号:X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5888(2010)06—1435一06
EffectofCoexistentCd——CuonAtrazine onto
Adsorption
Main inSediments(Surface
Components Coatings)
LIYul~,LI A02·3
Juanl,GAOQianl,WANG
andEnvironmentalResearchCenter·NorthChinaElectricPoⅧcr 102206·China
1.Energy UniversityBeijing
2.CollegeEnvironmentandResources·Jilin 130026。China
of University·Changchun
Province andTest 130062·China
3.Jilin SanitaryInspection Center·Changchun
metalsonatrazine ontosediments
Abstract:To theeffectofcoexistent
investigate heavy adsorption
(surfac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不同碳源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PCR-DGGE分析.pdf
- 不同碳源类型对活性污泥PHA贮存及转化的影响.pdf
- 不同种植模式对齿瓣石斛生物碱与多糖含量的影响.pdf
- 不同立地条件下荆条根系分布规律.pdf
- 不同粗饲料组合全混合日粮对泌乳奶牛瘤胃液微生物蛋白浓度24 h变化和小肠微生物蛋白流量的影响.pdf
- 不同结构落叶松天然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特征.pdf
- 不同给药途径伊立替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pdf
- 不同草皮构建的湖泊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研究.pdf
- 不同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水平对瘤胃发酵、消化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pdf
- 不同训练方法对环咽肌失弛缓患者食管上段腔内压力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