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压力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的现状.doc
2012 年第 3 期
( 总第 99 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压力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的现状
苏可媛,张
妍
( 哈尔滨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01)
No. 3. 2012
General. No. 99
摘
要: 压力包括压力源、压力反应 和 压 力 应 对 等 三 部 分。压 力 源 对 睡 眠 质 量 的 作 用 既 可 能 是 直 接 的,
也可能是间接的,其中受到压力反应和压力应对等中间变量的影响。心理学界对压力与睡眠质量关系的已有
相关文献的梳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压力源; 压力反应; 压力应对; 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 B 8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5409( 2012) 03-0160-02
一、压力的概念界定
压力这一 概 念 最 初 来 自 物 理 学 领 域,直 到 19
世纪 初, 才 陆 续 有 了 生 理 学 和 心 理 学 上 的 延 伸。
Lazarus 和 Folkman 认 为,心 理 压 力 是 人 与 环 境 之
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当人们认为这种关系超过了
自身的承受能力和资源,并产生威胁时,就形成了
压力。Sapilsky 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一种交互作
用模型,认为压力是有机体对打破其平衡,或超出
其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的反应模式。
在以往文献中,压力包括压力源、压力反应和
压力应对等三部分。Brownhe 和 Birley 认为,压力
源一般指容易引起人们情绪失调、涉及危险或健康
状况以及生活过程的重大改变,或涉及重大成功或
失败的事件。概括地说,压力源就是引起压力反应
的刺激或变化。当应激源作用时,个体所产生的非
特异性的表现称作压力反应。压力反应通常包括生
理反应、认知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并形成
内在相 互 作 用。Lazarus 与 Folkman 将 “应 对” 定
义为个体以处理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内外环境要求
为目的所作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强调认知
评价的作用。实际上,多数学者认为压力应对还包
含许多方面的内涵,压力应对过程是个体社会生活
中的一种综合的压力适应过程。
二、睡眠质量的定义与测量
眠。20 世纪 30 年代初,法国生理学家认为,睡眠
是 “出于 身 体 内 部 的 需 要,使 感 觉 活 动 和 运 动 性
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
状态”; 巴甫洛夫学派的传统观点认为,睡眠是一
种广泛抑制的过程,当抑制过程占据全部大脑皮层
并扩散 至 皮 下 中 枢 时,就 出 现 了 完 全 的 睡 眠。显
然,以上这些对于睡眠的定义虽然在一定层面上反
映了睡眠 的 特 征,但 对 睡 眠 本 质 的 认 识 尚 处 于 表
层,不够深入。
随着一些可供人们对睡眠进行深入研究的现代
化 工 具 和 手 段, 如 脑 电 图 ( EEG ) 、 肌 电 图
( EMG) 、眼动电图 ( EOG) 等电波记录技术的开
发和应用,人们对睡眠有了更为科学的认识。普遍
认为,睡眠是有机体生理活动的必需过程,是受睡
眠———觉醒中枢主动调节的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
息现象,这种静息现象是不受主观控制的并对刺激
的反应减弱,但给予适当强度的刺激可使其达到完
全清醒的状态。
目前,广泛运用于有关睡眠质量研究的量表主
要是 由 Buysse 等 编 制 的 匹 兹 堡 睡 眠 质 量 指 数
(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 。 该 量 表 是
在前人文献、有关测量工具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编
制而成的。它将睡眠的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
行测量,综合考察睡眠质量的多个方面; 并且对一
个月内的睡眠状况进行测量,时间具体明确,有助
于鉴别暂时性和持续性的睡眠障碍。我国学者刘贤
有关睡眠的科学研究始于 19 世纪下半叶。最
[1]
,并对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
初,人们称人 或 动 物 的 一 种 静 止 不 动 的 状 态 为 睡
该量表包含以下 7 个成分: “主观睡眠质量”、 “入
收稿日期: 2011-12-21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由探索计划项目( HEUC
作者简介: 苏可媛( 1985 - ) ,女,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 张妍 ( 1975 - ) ,女,哈尔滨
人,副教授,从事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
160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
苏可媛,张妍: 压力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的现状
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睡眠障
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