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
含吡啶甲胺基的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研究
程慕如黄润秋李在国刘昕曹焕岩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天津300071)
氰基丙烯酸酯(I)是一类抑制植物光合作用的除草剂。作者在研究含吡啶亚甲基的S,
N一烯酮缩醛类化合物中发现后者有良好除草活性,通过结构优化发现以下列结构式(II)为
代表的化合物,即含吡啶甲胺基的氰基丙烯酸酯II-i?、I卜22有优异除草活性,该类化合
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未见文献报道。为了进一步研究比较在氰基丙烯酸酯中引入吡啶基团
对除草活性的影响,我们合成了相对应于II-17的含对氯苄胺基生物等排体I-ll,进行除
草活性比较。
5
x分m:江≯a仔吼_::=《%H40c2H
(I)X:卤索,烃基等 (II) II-17:R=c}l。
R。:H,烷硫基,烷基 II一恐:R=C2H5
cH3s/—、rN
clo=≮■拼此
(I-II)
f材料与方法
i 1供试化合物:11-17,II-22,I一11
l 2活性试验
试验采用沙壤土,盆栽法,在温室内进行。种子经浸种催芽选择一致的种子。药剂处
理兑水量50L/亩(667m2)。处理后7~10d测定结果。
I.2.I试材
玉米(Maize)、小麦(Wheat)、大豆(Soybean)。
I.2.2除草活性
(1)II二17与含苯甲胺基的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1-11除草活性对比
有效剂量(g/亩):20、10、5、2.5、1.25、0.625。在牵牛、油菜子叶加心叶期,稗
草1.5叶期进行喷雾处理。
(z)除草活性特点
有效剂量:129/亩。①吸收部位:对子叶加心叶的牵牛、黄穗苋分别进行茎叶喷雾和
士表处理。 ②苗龄:喷雾处理2~2.5叶、1.5~2叶、子叶加心叶、即将出土的牵牛。
以确定该类化合物在茎叶处理时的吸收部位及最佳施药时期。
(3)温度对活性的影响
在油菜子叶加心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有效剂量(g/亩):20、10、5、2.5、1.25。
试验(生长)温度分19~21℃、29~32℃。
1.2.3对作物的安全性
以≥209/mu的除草剂量(20、509),在玉米、小麦2~2.5叶期和播后苗前,大豆1~
2片复叶期进行喷雾处理,研究该类化合物对作物的选择性。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 堕
l 3结果评价
的有效剂量。 对作物的安全性试验,测定鲜重、观察药害症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统
计计算各处理间的生长差异显著性来确定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药害症状按下式计算药害
指数:
∑(各级的级数×株数)
药害指数= ×lOO
检查总株数×最高级数
2结果与讨论
2.1标题化合物与含苯甲胺基的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除草活性比较(表1)表明,化合物
II一17、I一11两个化合物对阔叶试材油菜和牵牛都具有很高的茎叶处理活性,对稗草的活
高于I—ii(5.29),对稗草II-17(18.58)略低于I—ll(17.67)。
2.2除草活性特点
2.2.1 作用部位 以129/mu茎叶处理时对牵牛和苋防除率为100%,苗后土表处理无效。
表明叶片是吸收药剂的主要部位,根对药剂不敏感(表2)。
2.2.2苗龄 以129/mu喷雾处理不同苗龄牵牛、苋的结果表明(表3).药剂对刚出土至二
草也具有一定的效果,对苋(68~94%)的活性大于牵牛(3~34%)。
2.2.3温度影响温度对药效影响非常显著,高温有利于药效的发挥,高温与低温的活性
比,II-17是I:0.2,1-11是1:0.3~0.1(表4)。
2.3对作物的安全性
2.3.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真空静电减重力下熔融结晶聚丙烯晶体结构探究.pdf
-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和对策的研究.pdf
- 含钠金属化合物对煤热解过程中NH3形成与释放的研究.pdf
- 高尔夫重返奥运会契机下中国高尔夫产业未来发展地研究.pdf
- 复方厚朴滴丸提取工艺和处方配比研究的药效学评价.pdf
- 骨骼肌T-管结构扫描电镜研究.pdf
- 构建与完善白领人群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卢湾模式”的探索.pdf
- 高温超导氧化物(Y-%2c0.6-Ca-%2c0.4-)(Sr-%2c2-x-Ba-%2cx-)(Cu-%2c0.5-B-%2c0.5-)Cu-%2c7-O-%2c7-δ-电子衍射研究.pdf
- 华南登陆台风数值模式物理参数化方案改进研究.pdf
- 基于EST-SSR标记江西部分猕猴桃种质遗传关系分析.pdf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