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5_帧中继.ppt
广 域 网 技 术 专业:网络或通信 第五章 帧 中 继 5.1 帧中继网络概述 5.2 帧中继协议 5.3 帧中继呼叫控制过程 5.4 本地管理接口—LMI 5.5 拥挤控制 5.6 3Com利用帧中继网络 实现WAN访问的方法 5.1 帧中继网络概述 特点: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标准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技术,它是在数字光纤传输线路逐步代替原有的模拟线路,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的情况下,由X.25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传输技术,它属于分组交换网络,只在链路层提供服务,不涉及网络层。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在一个结点接到帧的首部后,就立即开始发送该帧的某些部分,一旦知道帧的目的地址就立即开始转发帧。采用帧中继可以减少减错的数量级。 帧中继的优点:①传输时延小、速率高;②组网和网络处理简单;③一个端口可实现多个连接,能和入网速率不同的用户通信;④传输带宽能够按需动态分配,特别适合为LAN提供互连。 ※帧中继和一般分组交换网按传送方式对比 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的网络有X.25,其主要特点如下: ①控制分组和数据分组均使用同一虚电路,使用带内信令方式; ②虚电路的多路复用发生在网络层; ③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均采用流控制和差错控制机制。 X.25缺点:每一个结点收到一帧后都要发回确认帧,反之一样;分组交换节点用于处理分组的开销增大,导致传输延迟增加。如下图,相邻交换节点必须交换数据帧和确认帧。 ※帧中继和ISDN网的对比 相同点: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首先需要一个连接建立过程,在数据传输完成之后,需要一个连接释放过程,用于建立和释放的控制规程也基本相同。 不同点:ISDN提供的是电路交换方式的承载服务,固定64kbit/s或N×64kbit/s(1≤N≤31)传输速率,由用户在B通道自己选择链路层和网络层协议;而帧中继通过统计复用实现物理链路,为用户提供面向连接的链路层帧模式承载服务,由用户自己选择网络层协议。即: ISDN提供固定速率的物理承载服务,而帧中继提供受服务质量参数限制的、链路层帧模式承载服务。 可以使用下列硬件配置之一来建立帧中继连接: ① 直接连接路由器和访问服务器到帧中继交换机。 ② 直接连接路由器和访问服务器到通道服务单元/数字服务单元(CSU/DSU),该单元再连接到远程的帧中继交换机。 支持帧模式承载服务的协议结构有两种: ※控制面:负责虚电路的建立和终止,是终端设备和网络之间的协议。 ㈠通过ISDN访问帧中继网,有两种接入帧中继的方式: ①通过ISDN电路交换方式接入帧中继。 该方式,本地交换机不提供帧中继接入功能,必须通过ISDN建立用户终端和帧中继接入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然后建立虚电路。 ※用户面:负责两个终端之间的数据传送,是端到端的协议。 该协议是用于帧模式承载服务的链路接入规程规程(LAPF),它的核心功能如下: ①帧的分界、对齐和透明传输; ②使用地址字段对帧进行复用和分离; ③对帧进行检测,保证帧在0比特插入之前和0比特删除之后是字节的整数倍; ④对帧进行检测,保证帧的长度在协议许可范围之内,不致过长或过短; ⑤检测传输错误; ⑥拥挤控制。 即:用户面的核心功能只提供端到端用户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层帧模式承载服务,不提供流控制和差错控制。 它提供的服务有如下特性:①从网络的一端传输到网络的另一端时,保证帧是顺序传输;②帧丢失的可能性很小。 帧中继和X.25的比较 帧中继:中间交换节点在转发帧时,只对帧进行错误检测和根据DLCI选择路由,没有别的处理;检测到错误的帧,也只是简单地丢弃,由高层协议负责差错恢复。 X.25:由于虚电路号等路由信息都在X.25分组的地址字段中,因此,每一交换节点在收到LAPB帧时必须先分离出X.25分组层信息进行处理,然后重新封装成LAPB帧进行转发。 简化的X.25和帧中继的处理过程 5.2 帧中继协议 帧中继协议分成控制面和用户面两个部分。 如下图,控制面对应1-3层,用户面对应1-2层。 5.2.1 物理层协议 帧中继接入电路的物理层标准很多,但目前常用的只有:ISDN和E1电路。 其中,E1电路中TE一般通过通道服务单元/数字服务单元(CSU/DSU)连接到传输媒体,传输媒体可以是双绞线或同轴电缆,如下图: ㈡CSU/DSU设备 CSU/DSU设备应该称作V.35和E1线路之间的转换器,它把按照V.35接口标准传送来的数据,转换成适合在E1线路上传输的信号编码方式和帧结构。 E1线路使用HDB3编码方式,物理帧结构采用G.703无帧结构或G.704帧结构。 ㈢G.703无帧结构和G.704帧结构 E1电路的每一帧由32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pptx VIP
-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pdf VIP
- 2021义务教育四年级数学国家质量监测试卷2.doc VIP
- HG_T 22805.2-2016 化工矿山企业施工图设计内容和深度的规范—选矿专业(附条文说明).docx
- 校本课程大棚西瓜.docx
-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4届小升初语文综合练习卷含答案.doc VIP
- 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项目可行研究报告.docx
- 4G优化案例:优化控制信道提升LTE超忙小区客户感知的案例.docx VIP
- 社区志愿者培训资料.pptx VIP
- 标准图集-21X505-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图示-第一部分.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