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收敛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增长收敛性.doc

经济增长收敛性 关键词:经济增长收敛 面板数据 研究综述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索罗和斯旺(1956)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稳定均衡的概念,在经济增长的稳定路径上,由于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使得不同的经济单位(国家或者地区),其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其初始静态指标条件(人均收入,人均gdp)是负相关的。即,初始的人均gdp越低,其向均衡点收敛的越快,经济增长的速度要快于其他条件类似而初始人均gdp更高的经济单位。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的收敛现象。与此相反,如果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初始静态指标正相关,即经济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增长的速度依然高于初始条件不及自己的经济单位,那么就称这种经济增长是发散的(不收敛的)。最终会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更贫”的马太效应。 同样,对于我国而言,近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全国范围内自新中国成立(或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人均收入(产出)是否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现象。其次,在全国范围不收敛的情况下,东中西三大地带,是否存在各地之间内部的收敛、彼此之间的发散(即俱乐部收敛);如果存在俱乐部收敛,那么三大地带间的差异有多大,如何度量,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更可能是什么;有何种方法实现“共同富裕”。 有关地区经济的收敛问题的研究,是一国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础工作。同时,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机制,可以有比对和参照的可能。因此,对经济增长收敛理论的再次研究,尤其是统一以往研究的近似口径,不仅能够建立可参照的平台,更能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从而提出新的方法。 我国省际面板模型建立及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新中国五十年统计年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4-2001)》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对所需数据进行整理汇编。 (二)我国省际经济增长率的σ收敛检验 如图1所示,在1978-1990年期间,各省之间的差异是不断减少的;从1990年开始,我国省际间经济增长σ收敛现象消失。这和以往的研究是类似的。 (三)我国省际经济增长率的面板数据模型 1.模型设定。依据林毅夫(2003)的理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因为政府(中央和地方)逐渐放弃了赶超型的发展策略,而是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战略型政策选择。在其文章中主要是以技术选择指数这一指标作为政府的发展战略违背比较优势程度的度量,模型为。 首先,假定人均实际gdp是围绕稳态变换的,增长路径为对数线性近似倒数增长方程(见(1)式)。与一般新古典模型不同,该方法明显考虑了经济增长中多个均衡的可能性(林毅夫,2003)。 (1) 其中,yi,t是i国在t年的人均gdp, x是解释变量向量(本文中包括7个解释变量),常数项c可以分解为特定国家效应和特定时间效应,即c=收敛率λit×t,不是常数。将λit×t 的动态调整归因于发展战略的选择,并将其设定为: (2) 这里将t取值为t时,最优技术选择指数是既定的,是一个正的常数。将β1看作是遵循比较优势的战略下的自然条件。这样,任何由于违背比较优势的战略引致的对tci*的偏离将因为资本积累率和技术进步率被压低和技术模仿成本上升而降低收敛率。将上述两个合并,简化为如下方程: 其中 2.回归结果。第一,1981-2000年回归模型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1981-2000年期间人均对数实际gdp的滞后一期值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显著存在β条件收敛。政府消费支出系数为负,说明政府的平均规模及其对市场的干预,并不利于区际经济增长收敛的实现;城市化程度和人口密度在非双固定模型中显著为正,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是显著的;技术选择指数(当期或者滞后三期的平均值)和滞后一期人均实际gdp的交叉乘积项显著为正,说明,当发展战略偏离最优的水平时,会在边际上降低经济增长收敛的速度。 第二,2000-2008年模型回归。2000-2008年β条件收敛情况,不仅有自相关情况下的不显著,更有双固定模型中的改变系数符号的问题。说明,在2000-2008年间某处,可能存在着经济增长从β条件收敛向β条件发散的突变点,还需进一步的细分。此外,人口密度和基础设施在该阶段的经济增长收敛中发挥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见表2)。 3.经验分析结果。首先,因为面板模型分析的重点是横截面个体间的差异性,因此,最终模型重点对比个体固定和个体时间双固定模型。 从表1和表2的回归结果来看,在1981-2000时间段,六个模型的滞后一期的人均实际gdp的系数β显著为负,说明条件β收敛。而在2000-2008年时间段,各省际之间条件发散。并且1981-2008年总体回归,显示在双固定模型中,各省际经济增长是β条件收敛的。这不同于

文档评论(0)

xinsheng2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