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不畅的深层因素分析2010.docVIP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不畅的深层因素分析2010.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不畅的深层因素分析2010.doc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不畅的深层因素分析2010-04-25 18:09 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的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个人,最终作用于国民经济。因此,货币政策效果主要取决于各个环节的经济行为。具体影响因素有: (一)货币政策传导外部条件——信用和法制环境不佳,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充分发挥 首先,我国信用基础脆弱:表现为个人和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做假账,并且经常逃废银行债务,增加了不良贷款比率,这些都使银行放贷更加谨慎,不敢轻易向企业放贷。其次,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律制度也还不健全,不能适应变化的经济形势。比如《商业银行法》、《票据法》等,其中一些条款操作性不强或是仍存在法制空缺,致使有些企业利用制度的缺位“赖帐”,从而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二)货币政策传导主体——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行为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政策因素 第一、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狭窄、操作手段不灵活。现阶段,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应是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国债操作、外汇储备占款实现的,这些政策工具为央行货币政策在基层行的贯彻实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操作手段单一、灵活性差,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再贷款是目前央行增加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但就实际操作看,央行既要满足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还要支持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及帮助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等需求,从而使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而外汇占款近几年也成为央行供应货币的方式,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则意味着投资资本的闲置,影响了货币政策效果发挥。除此之外,存款准备金率偏高,致使资金使用不充分;再贴现受社会信用、票据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实施效果也不十分理想。这些都弱化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二、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利率浮动程度不高,许多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不高,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高度管制的体制等,都越来越不利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货币政策的效果因而也受到影响。 (三)货币政策传导中介——金融机构的发展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关键因素 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要中介的商业银行由于在经营管理体制、业务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货币政策效果被削弱。一是信贷管理体制问题。改革过程中激励机制的不配套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激励与惩处不对称,造成基层行 “惜贷”、“慎贷”。二是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尚未形成以利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法人治理后,资金及贷款权上收,建立了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手续繁琐,影响了企业的贷款意愿,最终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其次是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受历史的、经济的、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其经营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三是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向城市集中,县域信贷资金萎缩。目前,商行普遍实行了授权与转授权管理,重点在大中城市扩大业务范围,缩小了县级支行的业务服务范围,致使县域信贷萎缩。 (四)货币政策传导客体——企业和居民的决策行为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 货币政策最终通过微观经济主体作用于国民经济,微观经济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和居民。这两部分的市场化行为都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目前来看: 第一、企业困难重重。一是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严重,抑制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还有部分企业缺乏生机,资金占用结构不合理,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经济效益不佳,使贷款难度加大。二是大部分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低,对利率不敏感,同时相当高的负债率、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结构单一以及转型不彻底等都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些都弱化了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第二、居民对货币政策反映不积极。居民受收入水平、消费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储蓄意愿强烈,储蓄存款居高不下,制约了消费需求,加上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使很多消费者不敢随意扩大支出,致使消费信贷难以全面拓展开来。 (五)货币政策传导的媒介——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市场基础 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关于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程度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国货币政策要不要关注资本市场的发展日益成为争论话题之一。笔者认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程度也会逐步提高。特别是股票市场,托宾(Tobin,1969)最早提出了股价变动对投资产生影响的Q理论,不仅如此,股市对货币需求也产生重要影响,主要途径有:一是财富效应,股价上升意味着居民拥有资产的名义价格上升导致收入水平的上升,从而需求随之增加。二是替代效应,股价上涨会使人们用股票代替货币,降低货币需求。所以,股市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然而,目前

文档评论(0)

xinsheng2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