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产业结构发展模式浅析.doc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产业结构发展模式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产业结构发展模式浅析.doc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产业结构发展模式浅析 马 彦 (复旦大学 产业经济系 上海 200433) 摘 要: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不断地谋求“发展”。对“发展” 的不同诠释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观。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生活的困境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目前,“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概念1987年由当时的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Ms Gro Harlem Brundtland )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共识会议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模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生活的困境,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没有增长的发展和没有发展的持续增长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诚然,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方面的问题,同时需要考虑社会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衡量可持续发展不能局限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时空尺度。对于不同的系统,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对于单纯经济系统而言,发展的目标是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资金的投入和效益的最大化;对于社会系统而言,发展的目标是追求社会均等,包括广大的参与,社会的流动性大,以满足不同需要的人作出最佳选择,每个人有权利作出自己的选择;对于生态系统而言,发展的目标追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要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下,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这三个子系统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6]。因此,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及自然资源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 三、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发展模式 “发展是硬道理”。可持续发展观肯定发展的必要性。就经济发展而言,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只有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使人们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和福利水平;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最终打破贫困加剧和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不断地满足当代人生存与改善生活的需要。然而,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及其它因素与所需的资源和环境息息相关。经济活动的规模越大,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并会向环境排放更多的废弃物;不同的经济结构由于提供的商品类型和服务的不同,其所需要的资源和对环境的压力也不同。尽管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等因素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缓慢能保证更好的环境,从国际经济发展经验也表明了这一点,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消除贫困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优化经济结构,它有赖于产业结构及其发展模式的调整,因为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因此,在整个生态经济系统中,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及其组织与行为应围绕维持资源可利用性与可持续性而作出必要的调整与改变。 传统的产业结构模式是将产业结构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会由以第一次产业为主, 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的变化也引起劳动力流向从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等人的研究,也反映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大致趋势,第一产业的产值份额和劳动力份额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 第二产业的产值份额和劳动力份额先是很快上升,然后上升缓慢或趋于稳定,第三产业无论产值份额还是劳动力份额都一直上升。西方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产业结构由一二三产业的正三角形转变为倒三角形的发展过程[7]。如50年代以后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美国: 劳动力只占3.5% 劳动力占31.5% 劳动力占65% 从工业的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工业结构演进的趋势,工业内部结构变动呈现三个方面的规律:第一,重工业化趋势,即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向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第二,高加工度化趋势,即在重工业化的过程中,从以原料工业为中心向以加工组装业为中心;第三,随着高度化的推进,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到资金密集型为主,再到技术密集型为主演进。工业高度化趋势,使得产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加工工业的深度与层次不断提高。 从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历程来看,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不合理。至50年代以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仍呈显为正三角形。20世纪90年代以后,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下降,工业与服务业的结构仍然失衡,如2003年,第二产业增长12.5%,其中工业增长预计为1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7%),而第三产业只增

文档评论(0)

sey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