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地震电磁信号传播和各圈层耦合机理研究进展.pdfVIP

地震电磁信号传播和各圈层耦合机理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电磁信号传播与各圈层耦合机理研究进展 闰相相1 单新建1曹晋滨2 汤吉1 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29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91 摘要 遥感和地震电磁卫星等观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地震电磁信号在大气层、电离层的传播 与耦合机理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关于地震的岩石圈一大气层一电离层耦合的研究进 展,力图从地震孕育发生的过程、电磁信号的传播特点和介质特性变化等方面探讨地震空间 电磁现象。地震前存在大量的电磁异常,如VLF/ELF/ULF信号异常(相位、振幅变化),电 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异常,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oF2异常,电离层等离子体参数变化 等。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试图解释这些异常的假说,如侧重于电磁途径的离子空穴 holes)运移假说,侧重于声学途径的气泡群一大气重力波理论和内重力波模型, (positive 侧重于化学途径的电动力模型和电动光化学途径等。空间观测和地面观测相结合,将为地震 电磁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手段。本文试图从对这些假说提出的物理基础和对异常解释的 探讨,为对地震电磁现象的认识提供帮助。 关键词地震电磁效应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电磁途径声学途径化学途径 1地震电磁效应 在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地下介质由弹性进入非弹性形变阶段,原有微破裂扩展、新生 微破裂发育并定向排列,体积膨胀,水溶解进入和重新分布等物理过程,产生压磁效应(J. 热磁效应(Mishima,2009)等物理电磁效应的同步和定向激发,从而引起在距离震源一定 范围内可观测到明显的地震电磁现象。 2地震电磁信号在岩石圈一大气层一电离层的传播与耦合机制 2.1电磁途径 Freund(2004)基于岩石实验提出了“positive 一种缺陷电子,以不活动的、休眠的状态存在于火成岩中,但在加载的情况下可被激活。被 激活后,这些载荷电流就传播到周围的岩体中,可造成:(1)地表电流,这种地表电流脉冲 43 又可导致局部磁场变化和LF/VLF电磁辐射;(2)地表和大气层界面的高电场,从而造成空 气电离及地震发光等现象:(3)正的地面电动势,进一步造成电离层异常现象;(4)热红外 效应。 另外,Sorokin(2005)计算了地表电场穿透到电离层高度的强度,结果表明,孕震区 所对应的电离层水平直流电场为10mV/m,而活断层所对应地表的垂直电场一般不超过 100V/m。这种限度可以用地震产生的垂直电场的扰动和地表外部电流之间的回馈机制来解 释。 2.2声学途径 (1)声重波模型 大量岩石实验和仪器观测证实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会产生声重波(AGw,acoustic gravitywaves)。由于断层错动,地震产生的Rayleigh波在震中附近产生垂直向上的声波, 波幅在大气中随高度增加呈指数增加,导致大气上空较大幅度的垂直向波动,由此产生的波 幅到达电离层时放大因子可达到105-106,进而引起电离层扰动变化。(V.Ducic,2003)。 (2)大气重力波模型 Molchanov(2004)提出了气泡群一大气重力波理论,并认为只有大气重力波能在间接耦 合中起作用。其理论的结论如下:①地下气态、液态物质(气泡群)的向上迁移可以驱动近 地表的水、气作用,进而对地震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②伴随前震、地热异常、ULF电磁辐 射异常等出现的气泡群虽然是随机出现的,但与地震是相关的;③震前水、气释放引起大气 层温度和密度扰动,产生周期为6-60分钟的大气重力波:④地震激发的大气重力波可导致电 离层湍流的改变、大气中传播的无线电信号变化、低电离层发射的LF波的变化以及地表ULF 辐射的减弱。 (3)内重力波模型 层扰动时,观测到了低电离层气晖异常和高电离层VLF噪声异常。并解释为高层大气层的内 重力波损耗。这些波通过孕震区的不稳定气体上溢到近地表大气形成。 2.3化学途径 Sorokin(2001)提出了地震一大气层一电离层耦合的电动力模型假说。放射性物质和带 电气溶胶注入大气层导致大气层电导率的增加,且在近地表形成一个垂直电动势;进而导致 电离层电导率和电场的改变。一方面影响了电离层中声重波的传播,造成了电离层电导率的 横向不均匀性;进而产生沿着地磁场的场均衡电流和等离子体密度扰动。另一方面使低电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