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L-苯丙氨酸基因工程菌的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pdfVIP

L-苯丙氨酸基因工程菌的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苯丙氨酸基因工程菌的分子育种 研究进展1 吴伟斌2施巧琴1,2 吴松刚1,2, 1工业微生物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福州 2福建麦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福州研究中心 福州 [摘要]目前工业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的菌株均是由大肠杆菌产生的,随着近年来L—苯 丙氨酸市场需求量的增长,使得快速选育高产量遗传稳定性强的新型基因工程菌显得尤其 重要。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微生物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途径的进一步了解,L-苯丙氨酸生产菌株的选育已经由原来的随机诱变筛选进入到分子育 种阶段.本文综述了L-苯丙氨酸基因工程菌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关键词]L-苯丙氨酸;大肠杆菌;分子育种;基因敲除 向构建一个或多个基因的突变体,并从中筛选能够表达目的产物的株系。分子 育种是遗传物质DNA重新组装的过程,与传统的菌种诱变有本质的区别。它具 有产生多样性高质量分子的能力,还町实现活性分子多样性的共同进化。同时, 它还能广泛适用于单一基因、家族性基因、单一代谢途径甚至是整个基因组层 面的体外分子定向进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已开始通过改造次 生代谢产物合成过程来进行L-苯丙氨酸基因工程菌的分子育种,其主要目标是 大幅提高L一苯丙氨酸的产量。 2提高L-苯丙氨酸产量的分子育种 L一苯丙氨酸是大肠杆菌芳香族代谢产物,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扩增表达芳 香族代谢过程限速酶的基因,敲除负调控基因,调整代谢流,基因改造获取抗 反馈抑制的关键酶基因,引入抗性基因、调节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等都能对L一 苯丙氨酸的生物合成代谢进行调控. 2.1L-苯丙氨酸发酵宿主菌的选择 在选择发酵生产L一苯丙氨酸基因工程菌的宿主微生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因 素:克隆载体导入的可能性、质粒重组的可能性、环境污染、应用原料的范围. 宿主遗传背景等。目前国内外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L_苯丙氨酸的宿主菌均为大 肠杆菌,大肠杆菌具有生长快速,遗传学、生理学背景清楚,易于进行基因改 造等优点,而且能利用简单培养基快速生长的菌株。 2.2扩增表达L一苯丙氨酸合成代谢过程限速酶的基因 苯丙氨酸是糖代谢中间产物4-磷酸赤藓糖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经过一系列 反应合成的,大部分的途径与Tyr和Trp的合成途径一致。大肠杆菌中L一苯丙 氨酸的合成在许多关键点上受到调控.调控的途径多种多样。第一步被三个同功 酶催化,这三种酶分别通过转录途径被产物所调控.酶的活性也受到产物的反馈 Trp调控:合成苯丙氨酸的第二、第三个关键酶是由pheA基因编码的CM/PD酶. 它在酶生成水平和酶的活力上受到产物的调控。另外较高浓度的苯丙氨酸会引 起酶蛋白的多聚化,使得酶活力降低。L-苯丙氨酸基因工程菌的改良,也可通 过改变关键酶基因的结构从而造成对终产物苯丙氨酸的不敏感(解除反馈抑 制),然后来分离筛选对苯丙氨酸有抗性的突变株,作为生产发酵的菌株. 1985年,Ozaki等人将抗苯丙氨酸类似物的谷氨酸棒杆菌上编码明和PD 27 i 的基因克隆进Pce53质粒,再导回亲本,发现其酸产量提高50N。Robnson等 从E.coliB菌株克隆了高效的转氨酶基因,将重组质粒转回亲株,其芳香族氨基 酸转移酶活性为亲株的10倍:1992年,Ikeda等从苯丙氨酸生产菌株中克隆了 脱酶的Ds、删及即酶基因.并将它们串联起来.克隆到同一个多拷贝的载体上。 转移到色氨酸生产菌株中.使代谢流向产苯丙氨酸方向转移,产酸289/l:1993 年.Ikeda等将完整的基因克隆入穿梭载体中,并导入棒状杆菌中表达,实现了利 用异源的酶在棒状杆菌中生产苯丙氨酸。产量239/I.1994年中国医科大学生 物技术中心的史燕东等将tyrB基因克隆质粒导入不同的宿主菌,得到产酸量提 高的菌株;1999年,复旦大学范长胜等通过将关键酶基因aroG、pheA进行串联 表达来构建生产菌株,也大幅度地提高了工程菌的发酵产量,但都未达到工业 化需求水平。Yang等通过构建了多种TyrR的突变子,并将它们导入生产菌株. 从而导致aroF、aroG、aroL和与苯丙氨酸运输和转氨基作用有关的基因等不 受抑制调控.而变为组成型表达.Zhang等将酶的三个功能结构域作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