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2%2fH2O交换模拟.pdf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 CO /H O 交换的模拟 2 2 1,2 1 1 1 1 1 施婷婷 ,关德新 ,王安志 ,吴家兵 ,金昌杰 ,韩士杰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摘要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 CO 和 H O 交换过程已经成为国际研究的前沿问题。本研究以长白 2 2 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生理生态学过程的多层模型,考虑了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的生物量、冠 层高度和厚度,对冠层及生态系统尺度的碳水通量进行了详细模拟及分析,同时用涡动相关实测数据对模 拟结果进行检验,并模拟和预测了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水收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期为我国研究区域 甚至更大尺度碳水平衡的时间和空间格局特征提供模型储备。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CO2 通量有明显日变化,夜间为正值(生态系统净释放)且变化平缓,白天大多为负值(生态系统 净吸收)且呈单峰形。对 2003—2007 年生长季的模拟结果分析表明,CO2 通量模拟值与涡相关实测值的回 归线斜率为0.935,截距-0.0136mg·m-2 -1 ·s ,相关系数0.655(n=30107),模拟和实测的平均值分别为-0.138 和-0.134mg·m-2 -1 ·s ,模拟效果较好。生长季初、末期CO 通量较小,生长旺盛期CO 通量较高。 2 2 2)H -2 2O通量(LE)有明显的单峰形日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回归线斜率为0.875,截距13.7W·m , 相关系数0.622(n=30107),模拟和实测的平均值分别为88.5和85.4W·m-2 ,模型高估了3.6%,模拟效果 较好。LE 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生长季初末期的日总量较小,而生长旺盛期的日总量 较大。 关键字:CO 通量;H O通量;气孔导度;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2 2 1 引言 碳吸收汇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 CO 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 CO 在大气 2 2 中的浓度。《京都议定书》中已将碳汇问题作为承诺减/限排义务的条件之一,并且规定国家 可以利用森林产生的碳吸收汇抵消其所承诺的减排量,因而评估和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汇越来 越为人们所关注。为了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利益,各国政府都在加大本国森林碳收支和水循环 特征的研究力度。蒸发散是陆地水文循环最重要的组分,能够将 64%的降水返回到大气中 (Baumgartner and Reichel, 1975),此外,陆地蒸发散在调节区域气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如提高生长季降水、导致夏季降温作用等(Shukla and Mintz, 1982; Dirmeyer, 1994; Hogg et al., 2000)。东北亚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温带原始林,研究其碳通量动态过程和机制, 对评价我国北方区域生态系统碳收支和蒸发散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原始阔叶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冠 层多层模型对其碳水通量进行模拟,着力揭示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源汇强度和蒸发散量及其 时空变化格局;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动力与反馈机制,探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生态 系统碳水通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作用机制,并预测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