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indows串行通信编程技术及
在数字测绘中的应用
闰志刚 盛业华 唐宏
221
中国矿业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研究所 江苏徐州 008
摘要:本文结合测绘领域的编程实际,总结了必威体育精装版的计算机与测绘仪器问的串行通信编程技术
对数字测绘从业A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宇:串行通信 数字测绘通信控件API函数
引言
计算机在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化、数字化测绘日趋成为人们获取空问信息的
主要手段,计算机与测绘仪器的集成业已成为时尚,实现测绘仪器与计算机间数据的高效、
快速传递是数字测绘的必然要求。串行通信是计算机与外围设备、其他计算机之间的有效通
信手段,由于它的高效可靠,价格便宜并遵循统一的标准而被广泛使用。多数测绘仪器oj计
算机间的数据传递采用了串行通信技术,如:全站仪、6PS接收机、数字化仪、电f平扳仪、
扫描仪等。
Windows操作系统的出现,便以其无可比拟的6UI(图形用户界面)优势而独一TPc操作
系统鳌头,越来越多的用户由DOS转向了Windows,与许多测绘仪器配套的原DOS版应川程
序也不得不考虑改为Ⅳindows版。对于习惯于DOS下编程的广大测绘软件开发人员来说,在
改弓原程序时遇到的突出难题就是串行通信的实现问题。
J世全
Windows
站仪的OOS版数据传输及控制系统topcon(QBASIC编写),r嘶以它为示例介鲋一F
下测绘仪器的串行通信编程技术。
1.测绘仪器与计算机的串行连接
串行端口是计算机与外部串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一股计算机的串行L_『都使川RS
一232串行总线标准,该标准规定.引脚2为数据发送端(7XD);引脚3为数据接收端(R)(D);
引脚7为信号地(sG),有了这3条信号线,就可以进行最简单的串行通信了。在实际通信·1,,
由于任一方都需要知道对方的工作状态.因而又引入了6条握手(Handshakjng)信号引脚,
每种测绘仪器与计算机连接时都有选择地使用了部分握手信号引脚。
串行端口有9针、25针两种规格,每台计算机都提供了~个或多个串行端L|,它们破依
次命名为:c叫1、COM2等。在标准的Pc中,鼠标通常被连接到c洲】端rJ,测绘仪器【Ⅱ能会
连接到COM2。测绘仪器与计葬机问用同轴电缆相连,连接距离超过15米时需使IL}jHodem(调
制解调器)来保证信号的正确发送,这在远程自动控制测量中很有用。F面给出6TS一210全
站仪与计算机的一种连接方式作为一个实侧:
.信号地1 GNB — SG 7.信号地 匆
一
T
I
2. N.C. FG 1.保护地
。
¨
一 RXD
∽ 数据发送端3.TXD 3数据接受端
¨
l
FXD L^
¨ 数据接受端4.RXD 2.数据发送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7九五%27江苏高速公路路面及其软土地基处理的试验的研究和应用.pdf
- %27九五%27江苏高速公路综合排水系统的试验的研究和应用.pdf
- %27埕岛二号%27中心平台非灌浆腿导管架结构设计.pdf
- -%2760-Co集装箱检测系统的软件规划.pdf
- Si-%2c3-N-%2c4--SiO-%2c2-系组元活度的计算.pdf
- SINUS-881电子束加速器及关键技术.pdf
- “长三角”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探讨.pdf
- “城市、农村”配电线路无功补偿的优化分析.pdf
- “代际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对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冷思考.pdf
- “低碳文化”概念的基本思想、运行操作及其文明前景.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