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台湾鱼类的生态教育.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鱼类的生态教育.doc

臺灣魚類的生態教育 梁世雄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高雄市和平一路116號 電話:07-7172930 轉 3302 傳真:07-7169030 E-mail:shliang@.tw 摘 要 魚類生態教育乃利用適當的方式與教材,將環境與魚類間的複雜關係轉化成學習者可以瞭解與吸收的資訊,以達愛魚護魚惜魚之目的,本文首先分別闡述魚類生態教育的定義及內容,同時也介紹進行魚類生態教育所需資料的來源,最後則提出個人對進行魚類生態教育的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壹、前言 台灣地區四面環海,環島海岸線長1,140公里以上,境內大、小河川計有129條,另有水庫、湖泊、埤塘…等多樣的水域環境,在總面積僅有三萬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島嶼內,僅僅淡水魚類便有150種以上,也因此,依水而生的魚類,早已成為人們利用的重要自然資源。 長期以來,政府及社會普遍重視經濟發展,對於魚類資源錯認為其具有無止境之再生能力,導致海洋污染、非法毒魚、炸魚、電魚、過度捕撈、淡水水質改變、水壩及攔砂壩之興建與阻隔等問題層出不窮,使海洋及淡水魚類無論在種類及數量上均急遽銳減,根據調查,台灣已有二十種以上的淡水魚類,如:櫻花鉤吻鮭、銳頭銀魚等,已經絕種或瀕臨絕種。若欲改善此狀況,魚類生態教育的加強為一必要的措施,藉由教育的功能,由認識、瞭解進而愛護、珍惜,方可匯成自動自發的力量來推動保育魚類資源的工作。 何謂生態教育? 在科學研究中,因為眾人對同一事物之認知有所不同,故首重名詞的定義。許多的生態教科書中,對生態學最簡單的定義為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關係」的學門。短短的十數字之間,實際上包含了三個重要的部份:生物、環境、及兩者之間的關係。因此,筆者認為所謂的生態教育內容,應循序漸進的包含三部份 介紹生物 描述環境 建立與解釋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 魚類生態教育的內容 由上述的概念為基礎,魚類生態教育的架構與內容,可闡述如下: 介紹魚類 魚類是變溫的水生脊椎動物,用鰓(gill)呼吸,體制為兩側對稱,身體可區分為頭和軀幹兩部份:體表多有鱗(scale)和鰭(fin)—分奇鰭與偶鰭。口具真正的上下顎,鼻孔一對或一對以上,左右對稱,心臟僅一心房一心室,聽覺僅依賴內耳,多數卵生,少數卵胎生。一般所稱之魚類,主要為現代魚類中之軟骨(如魟和鮫等)和硬骨魚類。其介紹內容可包含: 演進歷史及過程 型態特徵(如圖一)如:口位、口型、鱗片、鰭形、鰭條、體色、體長、體重、體形、肢體大小與形狀、體高、各部位之長度(如頭長、鰭長)、側線。 內部器官:各主要器官之構造、相對位置、大小、形狀及功能、肌肉成分、骨骼特徵…等。 行為:食性、求偶、繁殖、社會組成…等。 地理差異:分佈、遷移、迴游。 其他:如年齡結構、性別比例、特殊行為與需求。 描述環境 目前在生態學上,環境因子可被歸類為三類,以下分別描述之。 (一)、物理環境: 氣候(日照、降雨),土壤(結構、顆粒), 水文(流速、流量),地形(坡度、深度), 人工結構(海堤、水壩、攔砂壩)等。 (二)、化學環境: 主要為水質,如鹽度、酸鹼度、溶氧量、濁 度、溫度、營養鹽、毒性物質等均屬之。 (三)、生物環境: 外來魚種,掠食者(無脊椎動物、鳥類、哺 乳類)等。 三、建立與解釋魚類與環境間的關係 魚類族群或群集的結構或組成主要決定於水域內水文,水質,棲地結構之複雜度與穩定度,食物資源,掠食者數量等因素,同時因為誅多外在陸域環境之物質最終亦進入水中,所以改變陸域環境也會對魚類群聚產生間接的影響。例如因為使用人類合成肥料或農藥、更動土地使用方式,陸上廢棄物之地底滲漏廢水等,均可能進入海洋或淡水中,進而改變原有的魚類族群或群集結構,而環境改變的對魚類產生的衝擊,常隨魚種之生活史特徵及該地區之地質地理特質而異,以下舉出一些常以功能或棲息環境區分魚種之範例: 1.流水:嗜流水性,嗜湖沼性 2.棲位:表層、底棲、中水層 3.食性:食、肉食、草食、蟲食等 4.鹽度:初級、次級、周緣性 5.生殖棲地:飄浮、草叢、附著、礫石 肆、生態教育的資訊來源 雖然生態這個名辭的使用隨處可見,但是在教學資料的蒐集上仍有其困難之處,許多魚類和環境相關資訊均屬專業,例如分類、形態測量、及環境變數之分析與描述等。以下提供一些可作為魚類生態教育參考題材的資料來源: 一、書刊,魚類圖鑑、掛圖、海報、釣訊、雜誌、報紙等 二、政府機關與生態環保團體出版品 如特有種生物保育中心(南投縣的河川魚類) 縣市政府 (台中縣及高雄縣魚類誌) 水產試驗所 (澎湖沿海魚類掛圖) 海洋生物博物館 (高身固魚)

文档评论(0)

pvw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