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加强高压低渗油藏系统的研究实现史深100断块高效开发.pdfVIP

加强高压低渗油藏系统的研究实现史深100断块高效开发.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强高压低渗油藏 系统研究实现史深100断块高效开发 王丰文 焦红岩全宏韩自修 (胜利石油股份有限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摘要史深100断块为一深层高压低渗岩性油藏,在开发前期开展了精细构造、储层、 地应力及裂缝系统、渗流特征、储层伤害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对油藏主要生产参数、油水井改 造措施进行了优化,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深层高压低渗油藏开发管理的配套技术,实现了断块的 高速高效开发。 一、前 言 史深100断块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为一深层异常高压低渗岩性油 藏,油层原始地层压力50.74MPa,压力系数1.54。主要含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沙河街中段, 含油面积为9.6km2,地质储量886×104t。动用面积4.0km2,动用储量736×104t。 由于该区为深层异常高压油藏,地应力集中,微裂缝发育,且具有弹一塑性形变特征, 具有特殊的开发规律。因此在开发前期对油藏地质特征、渗流机理、井网部署、储层伤害机 理、注水开发适应性进行系统评价,是完善油藏工程设计,优选注采工艺,实现油藏高效开 发的基础。 二、综合质地研究,建立精细地质模型 1.构造特征 史深1130地区构造背景较为简单,为一被三条NEE走向北掉断层所切割的大型鼻状构 造,东翼地层南倾,倾角约20。,西翼地层西南倾,倾角约8。。 2.沉积特征 史深100储油砂体形成予东营凹陷沙三中晚期,为深湖相滑塌浊积沉积体系,砂体呈透 镜状分布,在纵向展布上有明显的前积特征,平面形态近扇形,长宽比为2:1,其长轴与物 源方向平行。根据砂体发育程度及距物源的远近,可细分为核部(大于15m),中部(5~ 15m),边部(小于5m)。核部砂体电相特征为箱型;中部多为钟形,并存在箱形、漏斗形; 边部呈指形、齿形。 3.储层特征 储层岩性较细,一般为粉砂岩和细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胶结物以泥质为 主,含量一般为8%,个别可达18%。粘土矿物成分中高岭石含量45%左右,伊蒙混层 30%左右,伊利石含量1l%~19%,绿泥石含量5%~18%。 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8.5%,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微孔为主,孔喉半径小,最大孔喉半 径分布为1.40--3.60tsm,平均值为2.6“m。 储层微裂缝发育,裂缝形态呈“x’’型,角度为101。。裂缝最长0.1m,宽0.001m,缝 ·83· 内含油。微裂缝的特点是原始地层压力状态下,裂缝开启,地层压力降至静水柱以下时,裂 缝闭合,且这种趋势不可逆。 3pm2。束缚水饱和度为 渗透率分布范围为(1~200)×lO3pnl2,平均值为13.3×10 30%~45%,平均值34.3%,残余油饱和度为25%~50%,平均值38.7%。 三、储层渗流特征及主要油藏参数论证 1.储层渗流特征 1)矿场试井特征 根据史102井试井资料做出的采油指数与井底流压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在生产压差相 对稳定的条件下,单井产能随地层压力下降呈指数递减,回归曲线的递减指数为0.08,相关 系数0.98,说明地层有效渗透率随压力下降是变化的。 根据无因次压力导数诊断曲线,储层具有明显的双重介质特征,曲线在峰值后出现明显 “低凹平”现象,压力恢复初期裂缝起主导作用,压力恢复快,梯度较大,无因次导数逐渐 增加到峰值后,由于井筒周围岩块压力低于裂缝压力,岩块起到汇的作用,使压力梯度变 小,导致无因次压力导数下降。最后系统渐趋稳定,无因次导数开始回升。 2)相渗特征 储层平均相渗等渗点饱和度为0.55%,具有亲水特征,最大汞饱和度为60.46%~ 81.5%,最大退汞效率为36.47%~46.12%,说明水驱采收率较高,水驱最终采收率为 22.6%~24.6%。 2.主要油藏参数论证 1)地层压力保持及转注时机 初期自喷生产时,不考虑含水的变化,当井底附近地层压力降至32MPa时,无因次流 度比为0.13,下降7.7倍;当压力降至20MPa时,无因次流度比只有0.025,下降40倍, 即当压力降至静水柱压力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