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毕业设计(论文)-秸秆粉碎覆盖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doc

毕业设计(论文)-秸秆粉碎覆盖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doc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 绪论 1 1.1 概述 1 1.2 设计内容 1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2.1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概念 2 2.2 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的发展状况 2 2.2.1 国外发展慨况 2 2.2.2 我国的发展情况 5 2.3 研究意义 7 3. 确定方案 8 3.1 总体方案构成 8 3.2 具体子方案 8 3.2.1 动力传动装置的确定 8 3.2.2限深轮位置的确定 9 3.2.3 秸秆粉碎防堵装置 11 3.2.4 开沟器 12 3.2.5 种肥箱的总成 17 3.2.6 仿形地轮 17 4. 机架设计 19 4.1 机架截面选择 19 5. 悬挂机构 20 5.1 悬挂机构选型 20 5.2农具悬挂的设计准则 20 5.3 机组的悬挂参数 21 5.3.1 前机架悬挂参数的确定 21 5.3.2 机架悬挂参数的确定 22 5.4 销轴的校核 25 5.5 液压油缸的计算 26 6. 作业机的机动图 28 7. 使用说明 29 7.1.结构及工作原理 29 7.2.工作方式 29 7.3.主要技术参数 30 7.4.安装与调整 30 7.4.1 安装 30 7.4.2 调整 31 7.5.使用与保养 31 7.5.1机具的使用方法 31 7.5.2维修与保养 31 8. 总结 32 参考文献 33 附 录 35 致 谢 1. 绪论 1.1 概述 为解决我国北方一年两熟地区秸秆覆盖较多,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时出现的易堵塞,播种质量不稳定,且在秸秆粉碎后的全覆盖的地表播种后容易发生出苗不全,苗生长不壮的问题,因此本次设计一种秸秆粉碎覆盖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在前茬秸秆和大量的杂草覆盖地表直接进行免耕播种,与66KW拖拉机配套,全悬挂作业,一次性完成秸秆粉碎还田,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道作业工序,解决作业防堵问题,确保播种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减少拖拉机重复进地对土壤造成的过度压实破坏,因此具有通用性好,播种质量稳定,可靠性高,能减少作业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缩短作业时间等特点。 表1-1主要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数值 配套动力 KW 66 作业行进速度 km/h 3~5 作业幅宽 m 1.5 行数与行距 行×cm 3×60 播种深度 cm 5~7 施肥深度 cm 同位较种子深4~6cm 1.2 设计内容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1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概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民生活与发展的基础。从古至今我国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随着全球干旱和荒漠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大,改变干旱地区的生存与发展,开发有效地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人口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的现实条件下,强调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的意义。 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国外定义为:“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我国学者在多年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把保护性耕作定义为:“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保持适量的地表覆盖物,尽量少翻动土层,而又能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耕作方法”。2002年农业部为了使广大农民容易理解,按照保护性耕作的内涵和目标,将其定义为:“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以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早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1-4] 保护性耕作的特点主要有: 用其所长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以减少雨水在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提高雨水利用率。 深松打破犁底层,有利于雨水的下渗和作物的生长,提高雨水的贮量。 秸秆腐烂形成大量的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利用免耕、少耕技术、减少对土壤耕作层的破坏。 减少作业次数,降低了生产成本。[3-4] 2.2 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的发展状况 2.2.1 国外发展慨况 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在美国和加拿大中西部地区,由于铧式犁的大量使用,使土壤过度翻耕,在两次尘暴横扫大平原后,刮走了5~10 cm的地表土层,然而在土壤表面有残茬覆盖的地方,表层土却留了下来。于是人们发现地表残茬对保水有很大的作用。这样,美国农业部土壤研究室与美国的一个农业实验站于1937年共同开始研究作物秸秆的覆盖作用,开始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系统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发展,一种以作物残茬覆盖技术与少(免)耕耕作技术紧密结合的新的耕作方法即保护性耕作法逐步形成,这种方法成为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的保水保土、增产增收的方法,从而形成了一套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