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毕业生留校现状调查.doc
高校毕业生留校现状调查 学术近亲繁殖如何消除
“学术近亲繁殖”是中国高校的一个老话题,但由于成为国家教育规划的施政目标,最近引起社会各界新的关注。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改善高等学校教师学缘结构,逐步减少和消除“学术近亲繁殖”现象;鼓励高等学校大幅度减少或者不从本校毕业生中直接聘任新教师,并逐步形成制度规范。
国内高校毕业生留校现状如何?导致的“学术近亲繁殖”情况怎样?相关禁止规范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高校教师和教育专家。
毕业直接留校“以前比较普遍”
一般认为,中国高校过去走“本科→硕士→博士→留校”道路教师较为常见,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重点大学对改变教师队伍学缘结构提出了一定要求。不少学者基于研究分析或切身体会指出,大学从本校毕业生直接聘任教师的情况视学校层次不同而异,但其具体判断却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
厦门大学社科处副处长陈武元认为,这种情况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尤其是“985工程”高校正在快速减少,其重要原因,一是这类高校近几年来利用高校扩招急需增加教师的难得机遇,大量引进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二是通过国际学术交流方式,大量派遣教师赴国外著名大学进修。而地方高校的情况会复杂一些,具有较长办学历史传统、有较多博士点的省属重点大学,其学术近亲繁殖比较突出,原因是没有足以吸引优秀人才的资金和学科平台,只能把自己培养的最优秀的学生留下来;与此相反,博士点少的省属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近几年新进的教师,来自外校的毕业生会多些。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胡弼成认为,只要本科、硕士、博士中有一个学历不在同一所大学获得,就可认为不是“毕业直接留校”。目前国内本校毕业生直接留校的现象仍存在,但并不是很突出。过去的直接留校教师,现在也在学缘关系上改善了不少,但其在学术上的负面影响及波及到的行政等方面的消极作用,还需较长时间才能消除。
而在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尤小立看来,现在大学里的职位有限,真正能留在本校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博士生或硕士生还是少数。但“985工程”高校的留校比例应该大于一般院校。“ 985工程高校比较喜欢留自己人。他们因为自己的地位,看不到985工程以外大学的优秀、有潜力的学生。”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认为,“学术近亲繁殖”的现象在高校一直存在。但实际上,有些学校把毕业生留下来是解决一个“饭碗”,还不大考虑“学术繁殖”的问题。
国内高教界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大学的校长都由本校毕业生担任,目前在任的就有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徐金梧、扬州大学校长郭荣等。当然,他们都有海外访学的经历,甚至在国外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此外,一些大学尤其是一些高水平大学的导师在招收研究生时,也倾向于招收本校培养的学生。这也都被认为是“学术近亲繁殖”的表现。
是否一概杜绝仍有不同观点
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如果将“学术近亲繁殖率”定义为大学师资队伍中本校毕业生所占比例,用一个国家发表的论文量和论文被引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科研生产率,则发现,科研生产率与学术近亲繁殖率呈负相关。
一位著名数学家生前道出的遗憾耐人寻味:他曾把几个成绩最好的学生留在身边工作,把成绩次一些的学生推荐到外地工作;多年后,送出去的人中出了6位院士,而身边那些学生一个院士都没出。
有学者指出,“学术近亲繁殖”从内部摧毁了学术自由的根基,已成为我国学术发展的致命伤,制约着学术的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胡弼成看来,“学术近亲繁殖”虽然一方面容易导致一所高校或某一学科发展滞后,视野狭窄,更易形成一个排挤外来学术力量的团体,最极端时可能形成一个 “学霸”;但另一方面它也容易形成一个相对高水平的学术团体,甚至产生“名师效应链”。他认为,“学术近亲繁殖”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使,而促使毕业直接留校的主要原因包括人才短缺、学科发展水平不高、某些人行使特权等。
葛剑雄表示:“学术近亲繁殖不一定会造成学术水平低下,一所大学要形成一个好的学派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实证明选择优秀毕业生留校对学术传承是有好处的。”
陈武元也认为,留和不留都不应绝对化,关键是能否有一个允许学术自由的环境。作为例证,确有一些在本校读书并任教的教师成长为杰出人才。他介绍了厦大最著名的两对“父子兵”:第一对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教授和其子潘世墨教授,均从厦门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均曾担任厦门大学副校长;第二对是曾任厦门大学校长的田昭武院士和其子田中群院士,同样均从厦门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当然,他们都曾在国内外其他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