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1).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12-1).doc

(图12-1) 张恨水及其笔下的“啼笑”人生 演讲日期 2011年12月11日 讲席教授 谢家顺 主持人点评: 20世纪我国产生了诸多名家名作,张恨水不但是这一时期文坛巨匠之一,其长篇小说《啼笑因缘》更成为饮誉时代的名著。这部小说为何能产生如此轰动效应,其中表现了怎样的“啼笑”故事,为何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呢?“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因缘莫羡人”,让我们透过这部小说的“因缘”描述,洞察社会、人生的酸甜苦辣,了解这位皖籍“北漂”作家的曲折跌宕、褒贬毁誉和具有传奇色彩的“啼笑”人生。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有机会来到安徽人文讲坛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二十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文化界出现了两位赫赫有名的我们安徽籍文化名人——一个是怀宁的陈独秀,一个是绩溪的胡适之。除此之外,我自己认为,还有一位,他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影响,不属于全局性的,然自其所在领域论,却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如从文化的延伸性和拓展性看,更有超出时代之上的意义。这个人,就是著名通俗小说作家、潜山人张恨水。 他,从皖中大地走出,带着皖腔徽调,浑身散发着皖江文化气息,一生勤劳不息,辛勤耕耘,为人们留下了包括小说、诗词、散文、戏剧、杂文、楹联等在内的,共计三千多万字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生前七十年,历经满清王朝、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各阶段。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正如他的独特经历一样,他及其作品同样经过了誉、毁的起落过程,并最终被人们所认同,人称“章回小说大家”、“通俗小说大师”、“言情盛手”、“新闻战线上的‘徽骆驼’”、“对联大家”、“民俗学专家”等。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钟爱,形成了众多“张恨水迷”,从而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张恨水现象。这种现象的突出表现就是围绕其人其作产生的三次“张恨水热”——他的小说受戏剧、广播、电影、电视等艺术样式亲睐,或搬上戏剧舞台,或改编成影视剧,历演不衰;他的小说被出版界看好,最多的再版达30余次;他的作品里蕴含了可供学术研究的丰富宝藏。 从张恨水1919年3月10日至1919年3月16日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公开连载发表第一篇文言短篇小说《真假宝玉》起,到1962年的长篇历史连载小说《凤求凰》止,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他的小说文本为各种艺术样式所接受,为不同阶层的读者所钟爱,形成了“三次张恨水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播现象。 二十世纪初,报纸是当时最主要的传媒,成为读者阅读张恨水创作的小说文本的重要渠道,其次才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戏剧和电影。张恨水创作《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等小说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其时在读者和观众中形成的轰动效应,以及文学界评论,应该说是第一次“张恨水热”。其中以“《啼笑因缘》热”为最。 第二次“张恨水热”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解放而来的,是人们对张恨水及其作品重新认识和评价,使张恨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书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这一热潮着重体现在:一是张恨水作品的大量再版,其中以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恨水全集》为代表;二是有关张恨水及其作品的学术研究达到了空前繁荣,其中以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的成立及其召开的五次学术研讨会为标志;三是随着电影、电视音像传媒的兴盛,以电影和电视剧(含戏剧片)为依托,以张恨水作品为素材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大量涌现;四是以因特网为载体的张恨水小说电子文本的出现。 第三次“张恨水热”,出现在本世纪之初,应该说是市场化的时代大潮使然,是张恨水作品内在艺术魅力的具体表现。这次热潮主要表现在电视艺术界对张恨水作品的改编与制作上,准确地说是“荧屏张恨水热”,其中以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重磅推出的40集电视剧《金粉世家》和38集电视剧《啼笑因缘》,以及根据张恨水小说《满江红》改编的电视剧《红粉世家》、《现代青年》改编的电视剧《梦幻天堂》和《纸醉金迷》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影响为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因这些电视剧的播出而形成了张恨水作品出版热——因电视剧而使观众转向对小说原著文本的阅读需求。 为何会产生如此的轰动效应?其魅力何在?我想这或许就是值得我们探讨的缘由。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对于张恨水的了解仅仅局限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一是早期现代文学史中所叙并称之为的“鸳鸯蝴蝶派”作家的名号;一是文坛所流传的“恨水不成冰”八卦新闻;再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根据张恨水小说改编拍摄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而缺少的却是对张恨水其作品文本的认真阅读。 一说起张恨水,就会联想到《啼笑因缘》,就可见《啼笑因缘》在张恨水所有作品中的地位。今天,让我们以此为切入点,来解读一下张恨水及其笔下的“啼笑”人生。 “啼笑”故事: 伯劳燕子各西东 《啼笑因缘》是张恨水的第一代表作,同时也代表了当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