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册
白杨礼赞(一)
设计人:朱倩
教师寄语: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强的意志,才能创造惊人的奇迹。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字词。
2、初步体会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
《白扬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一次次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扬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感情的表达比较储蓄。
二、明确目标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据拼音加汉字:
地壳_____秀颀_____婆娑____主宰____恹恹____晕圈_____锤炼________大毡子_____坦荡如dǐ_____无边无yín 旁yì 斜出
2、释题: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3、速读课文,标出相关语句,找出本文的抒情线索。
4、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赞颂了白杨树不平凡?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读第1节,思考:本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自由读2-3节,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
A、黄土高原的特点:
B、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
C、见到白扬树时情绪的变化:
3、再读第2节,思考: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五、当堂训练
揣摩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
(2) 这时你涌起的感想,也许是雄壮 ……
白杨礼赞(二) 设计人:朱倩
教师寄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导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简介作者。
2、作者在铺陈赞颂白杨树前先写黄土高原的景象,勾勒了一幅雄浑、辽阔、苍茫的画面,目的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研读第5段
(1)学生朗读本段,其他学生听读,并画出文中有关直接描写白杨树的语句。
(2)思考下列问题
A、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B、文章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突出了怎样的特点?
C、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文中词语回答。
2、研读第7段
(1) 师(或生)朗读本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标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
(2) 思考下列问题
A、在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赞美白杨树?采用什么手法?
B、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C、这一部分连用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如何逐步;加深的?
(3)自由朗读本段,体会排比,反问的表达作用。
3、齐读第8段,明确象征意义
象征:在写作过程中借助某一个物来表达一种特殊意义的技法,其基本作用:托义于物,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4、研读第9段,思考:作者将白扬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你认为本课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试着用你最欣赏的写法写一段文字。
四、总结全文,谈一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囚绿记(一)
设计人:朱倩
教师寄语:生长、自由是生命原始的本质牲征,禁锢和压制,是对生命的摧毁和毁灭,生命需要放飞。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领略文章深邃的意境,提升审美品位。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与绿有关的诗句。
2、谈谈你对绿的认识。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陆 蠡 ,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原名陆圣泉,浙江天白人,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有《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因文笔清丽,质朴清新,幽静如一潭凝碧,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写在异族的欺凌,祖国蒙受极大的耻辱的时候,作者那时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热情的抗日书籍,字里行间洋溢着寂寞和激怒的感情,表达了要挣脱黑暗的幽囚,追求自由与光明的思想。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正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