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4卷第3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V01.34,No.3
ofWuhan ofScienceand
2011年6月 Journal University Technology Jun.2011
钢铁绿色制造系统物料资源与环境
影响关联模型研究
江志刚1,张华1’2,鄢威2,赵 刚1,王艳红1
(1.武汉科技大学冶金装备及其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81;
2.武汉科技大学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科技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81)
摘要:物料资源是钢铁制造系统产生环境影响的根源。揭示钢铁制造系统物料资源输入和环境排放之间的关
联性是钢铁企业实施绿色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建立钢铁制造过程输入输出框架模型,提出一种对钢铁制造
过程物料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进行关联性分析的方法。通过某炼钢工艺过程的应用实例,验证了上述模型和
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钢铁;物料流;环境;输入输出模型;绿色制造
中图分类号:TF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644(2011)03—0173—05
钢铁工业为原材料制造业,属于国民经济的 文献[10]建立了钢铁行业绿色制造评价指标体
基础产业。同时,钢铁工业也是高能耗、高水耗、 系,用于对钢铁行业环保问题的监督、管理和改
高污染的产业。绿色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 进。以上研究从生态模式、工艺技术革新和绿色
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 评价技术等方面为钢铁制造系统的资源循环利用
在设计、制造、包装、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 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则对钢铁制造系统源头上
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小、资源利用率高、综合 的物料资源与环境影响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期
效益大,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协调优 为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提供技
化[1]。绿色制造是解决钢铁工业资源消耗和环境 术参考。
污染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实现钢铁企业可持续发
1钢铁制造系统输入输出框架模型
展的有效途径[2。3]。
钢铁工业实施绿色制造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 从本质上看,钢铁制造系统是集物质状态转
泛关注。文献[4]构建了钢铁制造系统资源和能 变、物质性质控制以及物流有序、有效管制于一体
源的厂矿层次、企业层次以及企业与社会层次的 的生产制造体系[11。。一般地说,钢铁制造系统中
循环,建立了生态钢铁工业产业链和社会功能链 存在3种不同的物质流动;①物料流,即矿石、烧
模型。文献[5-6]指出,在钢铁工业经济系统中有结矿、铁水、钢水及辅助原料(如油、空气、化学品、
企业内部的小循环、企业之间的中循环和产品使 耐火材料、合金、精炼材料和水等物质)的流动;②
用报废后的重新利用等3个层面上的循环。文献 能量流,即煤炭、蒸汽、煤气、电等能源物质的流
[7]研究了含不同成分的废钢按不同比例混合在 动;③环境排放流,即含铁副产品、COz、SO。、
电炉中炼钢对产品品质和环境排放的影响。文献 NO。、粉尘、残渣等排放物的流动[12‘。钢铁制造
[83研究了高炉一转炉流程、电炉流程和混合流程 系统是在物料资源和能量流的配合下,经过一系
等不同的生产工艺对铁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文 列工序而形成主副产品的输入输出系统,如图l
献[93基于协调学原理,提出了钢铁工业的导引协 所示。
调、循环协调、分组协调和全息协调的节能模式。 钢铁制造的每一道工序都有不同的物料投
收稿日期:2010-il—04
科技大学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科技研究中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