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学定量辨证理论研究反思.pdfVIP

关于中医学定量辨证理论研究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 关于中医学定量辨证理论研究的反思幸 刘玉良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杭州310053) 摘要定量辨证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因此中医学需要定量辨证。但当今中医学定量 辨证的文献多着眼于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一味地强调“数字化”、“标准化”,这样 往往会违背中医理论的基本内涵和中医学的发展规律。所以应该加强中医学定量辨证的传统 思维和方法的研究,从中医经典医藉中提炼总结符合中医学发展规律的定量辨证的理论成 果,才能提高中医的辨治水平和临床疗效。 关键词辨证论治;定量;反思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学术体系的一大特点,是中医临证的重要指则,是中医学的精髓和灵 魂所在。中医学的优势能否体现,关键在于能否取得理想的疗效,而取得佳效的关键即在于 能够正确辨证论治,而正确的辨证论治则依靠于中医师高超的辨证水平和能力。所以致力于 提高辨证能力与水平的研究则无疑是最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临床价值的专题。而定量辨证 (即辨证论治中对病证的轻重程度、不同病性之间的比重的思辨过程)的研究是其中重要的 环节。 1中医学需要定量辨证 众所周知,中医学辨证论治包括定位、定性、定势、定因等方面。但对于判别证情轻重 之定量辨证的研究自古至今相对较少。且目前较为严重的问题是:中医队伍中不少人对定量 辨证不够重视,临床只问症状有无,不进一步作定量辨证的思辨,这无疑会直接影响中医的 临床疗效。因为定量辨证在整个辨证论治中确实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证情的轻重直接决 定处方用药的剂量轻重、方药配伍的比重搭配等重要问题;而定量辨证的有无和精细与否也 直接关系到治则治法与处方用药的精准程度,也就直接关系着疗效的理想程度。 临床上许多病证并不是单结构、单一的证候(如单纯的虚证、实证或单纯的寒证、热证), 而往往是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甚或是三种以上更为复杂的病性同时存在。既然临床多为复 合病性的病证,所以对于辨别复合病性的证候中各病性之间的比重的定比辨证便也成为定量 辨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王昌恩等人认为:“在疾病发展 过程中,证与证之间的演化是没有截然界限的,那么其‘结合部’也可以称作关联证”,并 倡导将关联证作为深入研究的重点之一旧1。那么这种辨认关联证的思想就是要注意辨别疾病 过程中某一病性从无到有、从轻到重的量变,以及不同病性之间比重的转移变化,这就是要 培养和锻炼精细的定量定比辨证的能力。临证仅仅有粗略的辨证,而没有对各病性的量值、 比重的尽可能精准的把握,就不能开出一个方药配伍和剂量搭配更为准确、更具有针对性的 处方,因此临床就不会获得最理想的疗效。况且,自古以来,临床上许多病例疗效不佳的原 因往往是因为中医师对病证定量定比辨证缺无或不精确而导致。因此,中医学需要定量辨证, 也包括其中更为精细的定比辨证。 2中医学定量辨证的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及其弊端分析 近几十年来,本着对中医学进行更客观科学的研究,以使其走向世界、走向规范化的宗 +【作者简介1刘玉1是(1976-),男,山东聊城人,讲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及《伤寒论》研 究。E-mail=Iiuyu1.an9126@126.com电话 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 旨,学术界对中医学的客观化、数字化的研究愈来愈多,其中尤以中医四诊定量化的研究最 为广泛。中医定量诊断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借鉴循证医学和数理统计等学科的思 路和方法,相继开展了病证的计量研究和证候诊断模型研究。当前用于中医证候量化研究的 现代方法主要有:多因素回归分析、最大似然判别法、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 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如卓同年H1从“可观控建模”的思路出发,依据泛系理论的量化原理与方法,探讨中医 的量化建模问题。李建生等垤1认为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医证候量化模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 应用,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和检验结果的比较可为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 法。王学伟等哺1应用贝叶斯网络方法,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474例血瘀证临床诊断数据, 进行血瘀证定量诊断。 以上研究对中医证候量化专题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 蕴涵着高度复杂性的临床现象,难以全面深入地刻画中医的辨证规律,其结果也不会完全和 临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