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向牵引加速度作用下颈部挥鞭伤发生特点.pdfVIP

后向牵引加速度作用下颈部挥鞭伤发生特点.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 后向牵引加速度作用下颈部挥鞭伤的发生特点★ 陈海斌唐未杭建金尹志勇 李晓炎宁心刘大维王正国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400042 擅要; 目的:研究后向牵引加速度作用下颈部挥鞭伤的发生特点。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颈部挥鞭伤致伤装置,复制追尾碰撞过程中颈部的“后伸一前屈” 运动;通过联合行为评分(CBS)、诱发电位(MEP和CSEP)测量、高速摄像、加速度信号检 测、大体解剖和光镜检测等一系列方法,分别观察了18只犬在不同后向牵引加速度(a=15G 2513l40G)作用下的颈部伤发生过程和伤情特点。 结果:高速摄像显示,颈部发生了“后伸一前屈”运动。伤情分析表明,犬颈段脊髓均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伤情大小与颈部后向牵引加速度峰值呈正相关。 结论:本文报告的颈部挥鞭伤致伤装置和动物模型稳定、可靠,有助于开展颈部挥鞭伤 生物力学研究。 差键逦!WAD,颈部挥鞭伤,颈椎脊髓伤,追尾碰撞 ·本课题受G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 ——484—— 2009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 0引言 颈部挥鞭伤是交通事故中的常见伤类。但是,目前国内对颈部挥鞭伤的发生机制和防护 救治措施等研究较少。本研究拟通过仿真模拟颈部挥鞭伤的发生特点,利用自制实验装置, 建立颈部挥鞭伤动物模型,为颈部挥鞭伤发生机制、安全防护措施及救治措施的研究提供重 要的实验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颈部挥鞭伤仿真发生装置 根据挥鞭伤致伤过程中乘员头颈部的运动特点,进行动物致伤装置的设计及制作: 首 先给实验动物头部一个加速度载荷(加速度载荷的大小可以调节),牵引实验动物的头部后 仰,从而带动实验动物的颈部剧烈后伸;然后,利用特定的装置完全消除加在实验动物头部 的加速度载荷,使动物的头颈部能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产生一个前屈的运动过程。 1.2动物分组 ● 实验组分为重度伤、中度伤、轻度伤三个组,每组6只狗,分别施加不同的牵引加速度: 40+1.59、25+1.59、15+1.59;对照组为3只狗,用于检察正常颈段脊髓的病理切片。 1.3主要观察指标 包括:联合行为评分(根据运用Gale等对Tarlov的分级方法n3的改良方法眩1进行脊 髓功能综合评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变化;运动诱发电位变化;颈髓组织学改变。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v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t检验法分析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 发电位。 2 结果 颈部挥鞭伤仿真发生装置 可以根据牵引重物(落锤)重量和下落高度差的调节产生比较稳定、不同大小的牵引力和 牵引加速度,能较好的模拟汽车追尾碰撞中乘员的头颈部运动特点,可用于仿真汽车追尾碰 撞过程中颈部挥鞭伤的发生过程。 行为学观测(联合行为评分) 如图1所示,不同的加速度组损伤程度不同。重度伤组、中度伤组和轻度伤组在致伤 后各时相点的评分均小于正常值,且均与伤前有显著性差异。 ——485—- 2009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 7 6 5 4 3 2 一∽吕一娘肚彩妲姐替 l 0 0 5 10 15 20 25 30 伤后时问(h) 图1伤后颈髓联合行为评分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 如表1所示,重度伤、中度伤、轻度伤组在伤后即刻与本组伤前比较,Nt、P-潜伏时均 有显著性延长,其中重度伤组在伤后即刻还出现了波形消失,没有明显的NPN波形的情况; 在伤后24小时的除了中度伤、轻度伤组的P1波潜伏时有延长以外,其余N。、P。波潜伏时均 有显著性延长。 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 如表2所示,重度伤、中度伤、轻度伤组在伤后即刻与本组伤前比较,重度伤、中度伤、 轻度伤组在伤后即刻和伤后24小时与伤前比较,除中度伤组Pl和轻度伤组P1波的潜伏时 与伤前的P1波有延长以及轻度伤组的Nl波与伤前没有差异以外,其它的Nl、Pl波潜伏时 较伤前均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