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传播和对外经济新闻的若干问题与对策.docVIP

我国对外传播和对外经济新闻的若干问题与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对外传播和对外经济新闻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 陈力丹 2005-11-29 15:57:30.0 一、中国对外传播的竞争态势 200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新闻学研究者对66位在沪外国人随机调查,结果如下: 你是否相信中国的英语媒体? 是 24.2% 16人 否 15.1% 10人 既相信又不相信 45.4% 30人 不想发表意见 15.1% 10人 这个调查的科学性不够,但是“24%相信、15%不相信、60%以上持谨慎的怀疑态度”这种情况,与人们接触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的感觉基本相符。这令人深思。 今年上半年,在CBS临时工作的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刘安平,对10位外国传媒驻中国的记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表明,他们的新闻线索中,只有10%来自中国的英语传媒。她写道:“他们是各国在中国的舆论领袖,担负着向本国公众报告中国的责任,可以想象,远在他乡的外国受众接收到了多少中国传媒的材料。” 现在有39个国家210家传媒的350名驻中国的记者(其中美国有36家传媒的80名记者;英国路透社一家就有17名记者);同时,30多家境外传媒在中国有限落地。我们的对外传播需要与他们竞争,形势不容乐观。 二、BBC和CCTV-9新闻内容对比 2005年5月30日,同一时间段英国BBC中国新闻节目和中国CCTV-9中国新闻节目前6条新闻内容对比: BBC: 1,大学生联手在英特网上做体育节目。 2,中国想为在珠穆朗玛峰(埃佛勒斯峰)采集奥运圣火赌一把。 3,中国、日本在靖国神社问题的争斗白热化。 4,在家工作族的产生。 5,中国:北朝鲜没有进行核试验。 6,中国重新控制禽流感。 CCTV-9: 1,尼日利亚总统会见中国代表团。 2,克罗地亚总理参观上海。 3,中国最高领导层要求关心孤残儿童。 4,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会见中国官员。 5,790人出席中国少年先锋队大会。 6,两个经营药品价值600万美元的商人在台湾被逮捕。 显然,双方存在着关注点的很大差异,我们认真研究过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吗? 三、我国对外传播错位的原因 1,汉语讲话的方式和思维。我国的对外传播稿件,大部分来源于中文稿,因而在翻译后的英文稿中,充满了明显的汉语讲话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种情形经常造成外国受众的误解和疑惑;即使言辞达意,也已经让外国受众失去兴趣了。 我们的对外传播工作者,需要有在外国语言环境中生活的经验,以这样的经验写(制作)中国的对外新闻。 2,中国式的刻板印象。中国的对外传播者习惯于将人、事物类型化,干部、工人、农民、企业家等等,都有类型化的特征,中国受众理解时也是这样机械对应的。这些问题由于习以为常而意识不到,但是搬到对外传播上,问题就显现了。进一步说,就是我国的对外传播中,存在明显的阶层(阶级)、民族、道德和意识形态的类型化思维,因而我国对外传播的效果很不理想。 3,忽视外国受众的关注点和他们价值观的特点。西方国家的公众更重视本国媒体和中心国家的新闻,对于半边缘、边缘国家的新闻兴趣本来就不大,如果我们不正视这种情况,一味地只想宣传我们的观点,无异于对牛弹琴。美国记者中常说的一句话:“为什么俄亥俄的农民要关心?”(why does a farmer in Ohio care?)当很多人还不大清楚中国的时候,无法期待他们关注中国领导人的行程,我们要从中国很小的生活场景出发,来向外界说明中国。 我们的对外传媒很少进行科学的受众抽样调查,除了经费问题外,心理上害怕结果令人尴尬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而,靠自我感觉来想象外国受众的接受心理成为常规,或者以个别高度赞美的受众来信聊以自慰。 4,事先预防的管理体制,造成对外传播变成对外澄清的被动局面。为了确保传播的良好效果,防止出现不想出现的问题,我们常常在报道之前,各层领导人商量如何统一口径。然而,信息时代瞬间的传递速度,不等我们统一口径,国外的传媒已经传播了。于是我们关于某些突发事件的即时报道稀缺,后来的报道变成了证实新闻、澄清新闻、解释新闻和辟谣。这类事情,每年都会有几十起。 将“后发制人”的传播策略改进为“先发制人”,符合传播中“先声夺人”的传播原理。2001年新华社关于乌鲁木齐大爆炸的新闻(过期弹药运输到郊区销毁,途经市区时发生非人为的事故,造成连锁爆炸),就是成功的先发制人的对外报道。结果,全世界关于这个事件性质的基调,均来自新华社。 5,集中宣传式报道。这种国内宣传的模式搬到对外传播,造成另一种极端的现象,即某方面的信息泛滥。有些中国人关注的信息,外国人不一定就等量关注。例如香港回归,这是一个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