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不同稻作制对红壤性水稻土中锰剖面分布的影响.pdfVIP

不同稻作制对红壤性水稻土中锰剖面分布的影响.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稻作制对红壤性水稻土中锰剖面分布的影响.pdf

第 22 卷第 9 期 生  态  学  报 V o l. 22,N o. 9 2002 年 9 月 A CTA ECOL O G ICA S IN ICA Sep. , 2002 不同稻作制对红壤性水稻土中锰剖面分布的 影响 1 2 2 1 2 刘学军 , 廖晓勇 , 张扬珠 , 张福锁 , 黄运湘 ( 1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北京 100094; 2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系, 长沙 4 10 128) 摘要: 为了探讨红壤性水稻土锰的迁移和转化行为, 通过长达 16 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稻作制、有机肥以及地下水位 a 对土壤剖面中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长期淹水种稻引起 0~ 20 cm 土壤层次全锰、活性锰 和交换态锰含量的显著下降, 而在 20~ 40 cm 和 40~ 75 cm 土层相对累积。不同稻作制比较, 0~ 20cm 土层中全锰、活性 锰和交换态锰含量以稻稻泡显著高于稻稻绿和稻稻油处理, 而 20~ 40 cm 和 40~ 75 cm 土层 3 种锰形态的含量各稻作制 之间无显著差异, 表明实行水旱轮作的稻稻绿与稻稻油两种稻作制耕层土壤锰的淋溶损失比持续淹水的稻稻泡制更为 严重。相对而言, 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和地下水位对土壤剖面中锰分布的影响要小于稻作制, 总的趋势为: 土壤剖面中锰 的空间分异程度以高量有机肥 常量有机肥 单施化肥; 低水位 高水位。从土壤中锰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看出, 水旱 ( ) 轮作 尤其是在低水位和有机无机配合的条件下 比长期淹水更有利于土壤锰氧化还原引起的深层淋溶与淀积, 加速了 典型水稻土剖面的形成。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稻作制; 地下水位; 有机肥; 锰; 空间分布 - Ef f ects of R ice ba sed Cropp in g Sy stem on D istr ibut ion of M an- gan e se in the Prof ile of Paddy So il D er ived From Red Earth 1 2 2 1 , , , , L IU X u e J un L IA O X iao Yon g ZHAN G Y an g Zhu ZHAN G Fu Suo HU AN G Yun 2 X ian g  ( 1. D ep a r tm en t of P lan t N u tr ition , Ch ina A g r icu ltu ra l U n iv ers ity , B eij i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