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亚热带4种森林类型土壤碳密度和碳贮量研究.pdf
维普资讯
第27卷 第4期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VO1.27 NO.4
2007年 7月 J0UR. 0F ZHEJIANG F0R. SCI. TECH. Ju1.,2007
文章编号:1001—3776(2007)04—0008—05
中亚热带4种森林类型土壤碳密度和碳贮量研究
李 强 ,马明东 ,陈暮初
(1.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2.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摘要:研究了地处 中亚热带的都江堰灵岩山的 4种森林类型土壤的有机碳 (SOC)密度、碳贮量及其相关规
律。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及不同土层 SOC含量和 SOC密度均差异显著。随土层深度增加 ,SOC含量和
密度逐渐减小。柳杉林、银杏林、杉木+喜树混交林和楠木林土壤的 SOC含量分别为 12.26、12.40、11.88
和 9.33g·kg一,SOC密度分别为 15.59、15.2O、15.o3和 8.11kg·m~。4种林地碳贮存较高,平均碳贮量
134.83t·hm~,说明灵岩山土壤有机碳累积丰富,而不 同林分差异较大。SOC含量与全 N含量呈极显著相
关 ,线性回归拟合较好 ,说明土壤中碳素的贮存与氮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 ;垂直分布;CN/;中亚热带
中图分类号:S715.7 文献标识码:A
全球约有 14OO一1500Gt碳以有机态形式储存于土壤中,是陆地植被碳库 (500—60OGt)的2—3倍,是全
球大气碳库 (750Gt)的2倍多[】】。每年土壤呼吸释放到大气中的CO2是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10倍以上2[】。由于
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巨大库容,因此,即便土壤碳贮量和土壤呼吸发生较小的变化,也会显著地影响大气中的CO
浓度,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物圈的主体,不仅本身维持着大量的植被碳库 (约占全
球植被碳库的86%以上),同时也维持着巨大的土壤碳库 (约占全球土壤碳库的73%)3[】。因而,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碳平衡是全球碳循环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在全球碳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关于各种森林生态
系统的地下部分或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参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较多 ”】,但大都基于
资料收集汇总进行估算。要更精准地评价各森林类型土壤碳汇功能,必须通过样地实测获得更多的基础数据。其
中关于我国中亚热带区域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剖面各层次有机碳及相关规律的实地研究还鲜有报道。
本研究以中亚热带内陆地区的都江堰灵岩山 4种森林类型柳杉 (Cryptomeriafortunei)、银杏 (Ginkgo
biloba)和楠木 (Phoebezhennan)3种人工林及次生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喜树 (Camptotheca
acuminata)针阔混交林 (以下简称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4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状况及其与全
氮的关系,并对海拔与有机碳的关系作了探讨。它将对我国中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汇评价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并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及区域性土壤碳循环和碳汇功能提供重要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区位于成都平原与川西北山地接合部的都江堰灵岩山,31。01一31。01N,103。34 一103。36E,
属亚热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 15.2℃,极端最高、最低温度分别为38℃和一10℃,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
平均降水量 1243mm,无霜期 269d。
研究区为浅切割低山地貌类型。地带性土壤为发育在沙岩上的黄壤,土层厚度一般为80 110cm,质地为
收稿 日期:2007—40—18;修回日期:2007.05—05
基金项目:四川省先导计划重点科研项目 “天然林分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 (O3一o6)
作者简介:李强 (1983一),男,I~1)JI达县人,硕士,从事林业生态和土壤生态; 通讯作者。
维普资讯
4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