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源铅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doc
外源铅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
摘要: 通过对加入外源铅的砂姜黑土、黄褐土、红壤进行培养处理, 测定土壤中各形态铅及水溶态 NH K和速效态磷的含量, 研究外源铅在各类土壤中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交换态和残渣态的铅为红壤 黄褐土 砂姜黑土, 碳酸盐态铅为砂姜黑土 黄褐土 红壤, 铁锰氧化态铅为红壤 砂姜黑土 黄褐土, 有机结合态铅为黄褐土 砂姜黑土 红壤; 交换态和残渣态所占比例随着外源铅的浓度增大而提高, 有机结合态的比例随着外源铅浓度增大降低, 碳酸盐结合态铅在砂姜黑土、铁锰氧化态铅在红壤上则呈现外源铅小于500 m g/kg 时比例增高, 大于 500 m g/kg 时比例开始下降的状况; 加入外源铅的土壤中, 水溶态的 NH和 K的浓度增大, 使其流失的风险性增加; 水溶态磷和铅离子生成难溶性磷酸铅盐被固结, 使速效磷的浓度减少, 降低了水溶性磷肥的功效。
关键词: 外源铅; 土壤; 形态与分布; 交换与固结中图分类号: S1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2242 (2008) 0120074204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由此很多农地的灌溉采用工业和生活污水, 这虽然缓解了我国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但同时对环境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污水中普遍存在着的重金属元素铅对土壤的影响。一方面, 在土壤中通过植物吸收和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危害人类健康; 另一方面是对土壤的理化性能的改变, 造成土壤质地下降。而污水中铅对于对土壤养分的作用, 目前虽尚无见报道, 但其影响一定存在。而这些都与铅进入土壤后的形态特点及含量有关, 已有研究证明铅在土壤中的迁移、富集和积累及对环境和生物效应与铅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有关。而不同类型的土壤, 因其组成成分、土壤 pH、温度、湿度、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氧化物含量及氧化还原电位 (Eh) 等因素各不相同, 又影响着外源铅进入土壤后的存在形态, 所以对不同类型土壤中铅形态及分布特点的研究可以揭示铅进入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化学行为, 为其污染预警和治理提供合理依据。本研究以安徽地区内由北向南的 3 种主要代表土壤为研究对象, 用T essier法在土壤中重金属的分级方法, 研究外源铅进入土壤后铅的各形态含量及特点, 同时研究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以 T essier 分级法测定 3 种土壤样品中各形态铅的含量, 根据其测定结果, 分析研究外源铅进入 3 种土壤后各形态铅的含量及分布特点; 同时测定各土壤样中水溶态NH, K和土壤中的速效态磷的含量, 以分析外源铅进入土壤后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根据 T essier 分级测定方法, 对土壤中铅的交换态用 1m o l/L M gC l2 的溶液提取; 碳酸盐结合态用 pH = 5 的 1 m o l/L N aOA c 的溶液提取;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用 pH = 2, 加热的 0104m o l/L NH 2OH(HC l) + HOA c(25% )的溶液提取; 有机结合态用 30%H 2O 2(pH = 2) + 0102 m o l/L HNO 3+ 312m o l/L NH 4OA c 的溶液提取; 残留态用 x 射线荧光法测定的全量值差减其它相态后计算其结果。
加入外源铅的 3 种土壤经培养后, 土壤中各形态的铅含量都有所增加, 但其含量和增量在 3 种土壤中却各有差异: 铅的交换态含量在3 种土壤中都呈现随着外源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按 3 种土壤中的可交换态铅的含量高低比较则是红壤大于黄褐土大于砂姜黑土, 若以外源铅为 1 000 m g/kg 的处理水平与对照相比, 则增幅分别为原土壤铅的 141159,134144, 103197 倍; 碳酸盐态铅的含量, 砂姜黑土含量最高其次为黄褐土、红壤, 以处理中测定的最大浓度与对照浓度相比, 砂姜黑土增加 53131 倍, 其次为黄褐土 39129 倍, 最后是红壤 12199 倍; 铅铁锰氧化态的含量: 红壤高于砂姜黑土和黄褐土, 与本土铅相比增加了 32167, 30169, 15154 倍; 有机结合态的铅, 含量高低的顺序为黄褐土、砂姜和红壤, 与本土相比分别为 21107, 33169, 20121 倍, 因对照中的黄褐土有机态铅含量较高, 所以在处理 5 中的含量虽然高于砂姜因土, 但其增幅低于砂姜黑土; 和有机态含量的变化相近似的是残渣态, 因为砂姜黑土中残渣态铅含量比红壤低, 所以虽然处理 5 中残渣态的含量是红壤大于黄褐土大于砂姜黑土, 但与原土铅对比, 铅的残渣态中增幅最高的却是砂姜黑土达 56199 倍, 次之为黄褐土的 45138 倍, 最后是红壤39135倍。外源铅进入土壤后, 各形态铅的含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GIS的安徽省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pdf
- 基于GIS的甘肃省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pdf
- 基于GIS的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_以四川省崇州市为例.pdf
- 基于GIS的降雨径流预报方法研究.pdf
- 基于GIS的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库蓄水时空变异特征.pdf
- 基于GPS和土壤养分图的变量施肥控制软件开发.pdf
- 基于GreenSeeker的冬小麦NDVI分析与产量估算.pdf
- 基于GRID的坡耕地退耕压力模型研究_王黎明.pdf
- 基于HTK的语音识别的语料搜集与语言模型.pdf
- 基于MODISEVI的冬小麦产量遥感预测研究.pdf
- 市科技局副局长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docx
-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式上的讲话1.docx
- 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docx
-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研讨发言材料.docx
- 在2025年作风建设专题“读书班”上的研讨发言材料(八项规定).docx
- 在县政府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docx
- 关于我市农村电商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 在某某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会上的讲话.docx
- 市发改局党组书记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会上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的研讨发言材料1.docx
- 商务局委员会(商务局)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工作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