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寰瀛画报点石斋画报.ppt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寰瀛画报》与《点石斋画报》 《申报》研究小组 程婷 《申报》简介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申”字常被用来代表上海,于是就缩写成《申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它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廿三日)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号。初由英商安纳斯·美查(Ernest Major)等人集资创办。1909年为买办席裕福收买,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接办,先后创办《自由谈》等副刊,发表民主自由言论。1934年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言论又趋保守。 《申报》的画报 《申报》十分重视新闻插图,后来扩展到出版画报。光绪三年(1877年)五月,报馆出版《寰瀛画报》,共五卷,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画报。1884年5月8日创刊附属于该报的《点石斋画报》(旬刊),是中国最早的石印时事画报。 什么是画报? 画报,顾名思义,是以读图为主的刊物。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蒋含平教授介绍说,“画报准确说来,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的界定,是以刊载摄影图片、绘画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它用形象的直观的图像传播信息和知识。” 最早的画报 关于中国最早的画报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说法。蒋含平解释道:“在学术界,有学者认为,1875年5月创刊的《小孩月报》是最早的画报。该刊以儿童为对象,着重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创办人是美国传教士范约翰。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1877年6月上海申报馆出版了以介绍世界各国风情习俗为主的《寰瀛画报》是最早的画报,由英国人作画,申报馆翻译。而这些早期画报多少都有些文化启蒙的性质。”学术界,有人将《寰瀛画报》看作是画报的先声。 《寰瀛画报》刊载的故事 《点石斋画报》 《点石斋画报》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由上海《申报》附送,每期画页八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创刊,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停刊,共发表了四千余幅作品,反映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和中国人民抵抗外侮的英勇斗争,揭露了清廷的腐败丑恶现象,也有大量时事和社会新闻内容。当时参与创作的画家除吴友如和王钊外,还有金蟾香、张志瀛、周慕桥等17人。这些画家多参用西方透视画法,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简洁优美。 《点石斋画报》历程 先进的石印 点石斋画报技术和准确刻画形象的绘画技巧是出版画报的基础。1884年5月8日,以《点石斋画报》命名的时事画报在上海诞生了。 光绪期间的《申报》由洋人掌管,吴友如不乐受制于洋人,最终离开《点石斋画报》。光绪十六年1896年9月,由吴友如主持的《飞影阁画报》面世了,亦为旬刊,也用连史纸石印,其内容与《点石斋画报》相异处是前者看重时事记载《飞影阁画报》则注意刻画仕女人物而已。 《点石斋画报》刊行数年后即停刊。至光绪末年,曾由《申报》馆出过合集,售价昂贵,每部二十大洋,现成稀世珍本,在民间很难觅它踪影。 《点石斋画报》 《点石斋画报》意义 作为晚清西学东渐大潮中的标志性事件,《点石斋画报》的创办,涉及诸多至关重要的领域。 它开启了图文并茂因而可能雅俗共赏的“画报”体式,这既是传播新知的大好途径,又是体现平民趣味的绝妙场所,日后大有发展余地。 “画报”之兼及“新闻”与“美术”,既追求逼真,也包含美感,前者为我们保留了晚清社会的诸面相,后者则体会到中国美术的擅变。 “画报”之兼及图文,二者之间,既可能若合符节,也可能存在不小的缝隙,而正是这些缝隙,对晚清的社会风尚、文化思潮以及审美趣味的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那些并非无关紧要的图中之文,对于理解晚清报刊文体的变化,同样也不无意义。 至于百年来诸多文人学者对此“遗迹”之追摹、怀念与凭吊,则从另外一个侧面,理解这一晚清独特的文化景观。 1.飞船上天2.摩天大楼3.卖野人头4.观光火车 画报--浮世绘 在晚清,随着各式各样新事物的引入,以及像《点石斋画报》、《醒俗画报》等报刊的渲染,一般人的想象世界发生了大规模变化,飞天下地、声光化电,想象世界的材料得到无限的开拓,当然也出现了许多不切实的夸大。 这些图画不但是记录晚清政治社会的实况,如果我们细读说明,可以看出画家们隐然抱持一些所谓正统的标准在评判当时的事物--究竟他们是合乎或是偏离了正轨。这方面的图画相当多,其中牵涉到下层官吏无穷无尽的勒索、敲诈,而且名目之怪,恐怕是亘古所未有。对偏离正轨的批判并不限于官场,画家们对乞丐、赌棍在晚清居然发展出各式各样逾矩的行为,还有晚清社会中种种侈荡的现象,都有深刻的描绘与批判。 * * *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