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核心价值及其基本精神【荐】.pdfVIP

国学的核心价值及其基本精神【荐】.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学的核心价值及其基本精神【荐】.pdf

党政干部学刊2012 年第7 期 哲学研究 国学的核心价值及其基本精神 李中华 (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摘 要]积淀了几千年的国学所含有的合理内核或核心价值,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核心价值 和基本精神,在当今世界面对诸多挑战、出现多重危机的背景下,应该对人类文明的更新、重组、调适和发展 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 国学“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者,起码应具有多方面的条件:首先应具有普 遍适用性(普适于自然、社会、人生)原则;第二,应具有理论性的概括高度并符合哲学原理;三是应具有契合 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实践性品格。 依据这些标准,国学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普世关怀的人文 精神;“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而不同”的共生哲学;“趋时求变”的“ 日新”理念;“夕惕若厉”的忧患意识。 [关键词]国学;核心价值;基本精神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B2 A 1672-2426 2012 07-0004-06 “ 国学”这一概念及其内涵,近年来已有很多讨 人生)原则;第二,应具有理论性的概括高度并符合 论, 目前不但还没有一个能为学术界共同接受和认 哲学原理; 三是应具有契合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实 可的定义或界说,而且对这一概念本身能否成立,是 践性品格。 依据这些标准,本文试图揭示出国学的核 否确切等还在争论之中。 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我们 心价值和基本精神之所在。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 因为“ 国学”这一概念,应包 含“ 中国传统文化”或基本等同于“ 中国传统文化”。 普世关怀的人文精神 因此,“国学” 尽管是一个集合性或复合性很强的概 念,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定义去界定它,但并不能因此 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 否定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积淀了几千年 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其具体表现为始终彻底地从一 的国学所含有的合理内核或核心价值。 这些集中体 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立场看待世界和人生, 追求 现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 在当 “人”“仁” 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 今世界面对诸多挑战、出现多重危机的背景下,应该 伦之中, 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普世关怀和人文实践精 对人类文明的更新、重组、调适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 神。 示作用和参考价值。 国学中的“人文”一词,早在《周易》 中既已出现。 当然,讨论国学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也同样 《 易传》在解释《贲》卦的卦义时说:“刚柔交错,天文 是一个复杂的课题。 究竟何为核心价值? 在国学中究 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 ] 竟有哪些基本精神或基本原理可称得上是“核心”价 文,以化成天下。” 1 意思是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产 值? 国学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的选择、确定应该依 生自然界的“天文”现象;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 据什么样的标准、原则? 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国 类特有的“人文”现象。 根据天文,可以察知自然界阴 学讨论中应给以重视和回答的问题。 简要地说,可称 阳寒暑、风霜雨雪等天时的变化;根据人文,可以改 得上“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者,起码应具有多方面 变人性气质、风俗环境等社会条件,从而使整个社会 的条件:首先应具有普遍适用性(普适于自然、社会、 趋于良善。 可见,中国文化早在二千多年前,即已发 [作者简介]李中华(1944- ),男,辽宁沈阳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 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等。

文档评论(0)

cns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