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老师的故事是真实的。过去,他是我的老师;后来,我有幸成为他的同事。他高尚的人品令我仰慕,他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如今,我因为工作调动与他分别十多年了,但他坎坷的人生和不平凡的教学经历已成为我抹不去的记忆,每当我想起他,脑海里就会浮出两个字——师魂。
林 老 师 的 故 事
黄明建
一
在一个坍塌的煤窑坑道口,一具软绵绵的尸体正从里面缓缓地向外挪动。
“快!搭把手。”随着一声招唤,几个光着膀子的矿工赶紧上前将尸体从洞口拉了出来。接着,尸体下面露出个黑乎乎的小脑袋,一双眨巴着的眼睛透出极度的疲惫,当他喘息着从地上爬起来时,人们才看清是个身高1米左右的小男孩。他就是我的老师——童年时的林钦良,当时只有9岁,刚才那具尸体就是他从坍塌的煤窑里跪爬着背出来的。
这事是1944年发生在江西新余市分宜县的一个煤矿上。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林老师仍心有余悸。那个年代,他家里先后有兄妹13人,因为贫穷和疾病,最后只剩下他和两个弟妹。为了给体弱的父母分担一点家庭生活重负,他跟着亲友到矿上当了挖煤工,可还不到两个月,就发生了上面那一幕。
那天早上,大人们都陆陆续续地下了矿,小钦良量米(当地语是吃饭的意思)慢了一点,刚放下碗准备跟着去时,只听“轰”的一声,矿下发生瓦斯爆炸,十几条人命说没就没了。因煤矿坑道口小,就主要靠他这样的小矿工进去将一个个伤亡的人从矿下背着拖出来。奇怪的是,这些人一出矿井就皮肤爆裂,鲜血直流,惨不忍睹。
经历这场劫难后,父母说什么也不让他下矿了。后来,林老师跟着父亲到邻县卖炭;再后来,又跟人学过篾匠,做过木匠。因为他悟性好,做事又有股子韧劲,深得师傅喜欢,虽说挣不到什么钱,毕竟能为家里减少一张吃饭的嘴。
二
林老师自幼就好读书,渴望看到山外的世界。但他家里穷,交不起学费,14岁前只断断续续地陪人读了一年半私塾。
1950年春,在政府的帮助下,他终于有机会到分宜县宜春袁山中学上学。学校离家有60里山路,其中40里全是遮天蔽日的杉林,即便是白天,林子里仍漆黑如夜,恶狼伤人猎畜的事时有发生,所以每次上学都有解放军战士护送。考虑到安全的原因,半年后他转到分宜中学插班,虽然路途离家更远(80里山路),但要安全一点。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他跳级一次,并以优秀的成绩考入高中。
1954年冬,他已经读到了高三,在校骄人的表现使老师和同学们对他赞誉有加。一天,校领导找他谈话,让他准备入选留苏预备生。可不久,学校通知他,说是赴苏留学没选上(实际是学校改了主意,把他撤下来了)。当时不知内情的他也没闹什么情绪,还是服从安排,安心复习,全力准备参加来年的高考。
到了1955年7月,也就是高考前夕,校领导又通知他:不用参加高考了,直接保送去北京航空学院,并准备送他先去上海复旦大学修一段时间的俄语(他高中学的是英语),火车票都买好了。这对于家境贫寒的林钦良本是件高兴的事,可临近高考的前一天,他正准备乘火车去上海时,校领导再次找来,让他把火车票退了,说是取消保送,继续参加高考。因为学校希望他能考个好成绩为校争光。学校的这一临时决定实在让当时的林钦良难以接受,于是忿忿地说:“你们三天一改,两天一变,我没有办法参加高考,也没有心情参加高考了。”
“那你想干什么?”领导问,
“我回去,明年再考,”他答道。
“你看过《西游记》冇?”领导问:
“看过。”
“孙悟空本事大吧,可是怎么样呢?”领导将右手掌伸到他的眼前。
他明白——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无奈之下,他带着难以平伏的情绪走进了高考考场,甚至将怨气倾泻到考卷上,他压根儿就没想考个好成绩。
高考后,当有同学得知他在考场上赌气,深为惋惜:你傻呀!凭你的基础,闭着眼睛考也差不到哪里去,可这样一来,你被哪个学校录取就说不好了。果不其然,当年8月《人民日报》公布了高考录取结果,在一所全国重点师范院校的录取名单中出现了“林钦良”的名字。这是林老师未曾料到的,他根本就没有想过上师范院校,更不想将来做个老师。
这时的林钦良,年青气盛,进入大学后,心中的不平之气仍未消除。他学的专业是生物,可心不在焉,常常是早餐时抓几个馒头带走,一头扎进图书馆看小说、人物传记等文学作品。就这样,他浑浑噩噩地打发了大一的时光。
1956年的暑假,林老师回到了家乡,看到日夜辛勤劳作而又体弱多病的父亲、慈祥善良而又争强好胜的母亲,还有两个整天哥前哥后的小弟妹,他有了许多不同以往的感受。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久久的盘绕在他的心头,他想:我不能再这样消沉下去了,该好好学习了。要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父母,对得起爱我敬我的弟妹,还要对得起我未来的学生。
返校后,他完全变了。除了认真完成规定的学业,他还阅读了大量的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业书籍,如同海绵般吸收着来自各方面的营养,不断充实自己。
他的学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满足于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同学常常看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