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时代”语境中儒家士人的精神境遇及其经典意义——以明代作家归有光为例.pdf
第 32 卷第 4 期 2010 年 7 月
Vol. 32 No. 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 2010
“大时代”语境中儒家士人的精神境遇及其经典意义
—— 以明代作家归有光为例
张金锋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 )
摘 要:归有光对“前时代”的接受、在“现时代”中的孤苦境遇和他面对“后时代”所具有的开放与期待
的心态,共同构成了他作为儒家士人的精神坐标,这种特殊的精神生命显示了儒家文化对于中国士人精神生命建
构的范式意义和价值特征。
关键词:大时代;儒家士人;精神境遇;经典意义;归有光
I206.2 A 1009-9115(2010)04-0037-04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Confucian Scholars Spirit Situation and Classic Value in the Context
of “Big Time”
—— Taking Gui You-guang as Example
ZHANG Jin-feng
(School of Litera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Gui Youguang’s acceptance of the “former time”, his loneliness and misery in the “modern time” and his openness
and expectation for his “later time” constitute his spiritual coordinates as a Confucianist. And such special spiritual life also reveals
the classical meaning and value characteristics of Confucian culture in constituting Chinese intellectuals’ spiritual life.
Key words: the big time; Confucianists; the situation of spirit; classic value; Gui Youguang
儒家士人与时代的关系应该如何定位,时代对士人的精 命在“后时代”中的延续状况。明代唐宋派作家归有光,是
神生命究竟有怎样的典型价值,是士人与时代关系研究的重 我们借以实践这种考察的典型案例。归有光曾说:“以为古
要命题。学界对这种关系的价值定位,一般基于作家在其所 人有生同世而不相知者矣;有知之而异世者矣。不知者恨其
生活的现时代中的现实遭遇,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 [1,p123]这种“知之者”和时代的错
同世,知之者恨其异世。”
朱东润《陈子龙及其时代》等著作都试图勾勒士人的现世生 位,使得“大时代”这一语境在士人与时代关系的研究中具
命,借以呈现士人的精神处境及其文化价值,然而都基于“现 有方法论意义。长期遭世误解的西方豪哲尼采曾说:“我的
时代”这个单一的时空维度设定,士人的精神境遇未能超越 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2,p2] ,尼采思想在二十
现实遭遇,未能与宽泛的时代语境相融合,从而凸显这种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