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文献学讲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献学讲义..doc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献学研究的范围和任务 一、文献的含义: ???? 文、献二字联成一词,出现在中国古书上,始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也。” 礼,指典章制度,社会规范,大家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社会制度。《论语·为政》:“道(dǎo)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用道德引导人民,用礼仪制度约束人民,人民就有廉耻之心,就会自觉前来归顺。《礼记·缁衣》:“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意思与前句相同。格,来归。遁,逃离。对人民,用道德进行教育,用礼制进行约束,人民就有归顺之心。用政治手段教训,用刑法来统一,人民就会有逃离之心。 杞,国名,夏禹后代,周武王封,在今河南杞县。后屡次被迫迁移,以依附大国,延长国命。宋,国名,商汤后代。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微子启,都商丘,在今河南商丘南。 征,征验、证明之义。《礼记·礼运》:“言偃(子游)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唐孔颖达疏:“征者,征验之义。”孔子说,赴杞,不能征验夏礼,仅得《夏时》而已。赴宋,不能征验殷礼,唯得《坤乾》而已。于是《坤乾》、《夏时》可得而观,而夏、殷之礼仍不足以验证,原因是文献不足。 文献,东汉郑玄注云:“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郑玄以“文章”、“贤才”解释“文献”,其意义较为明确。 朱熹《论语集注》解释《八佾》这段话说:“杞,夏之后。宋,殷之后。佂,证也。文,典籍也。献,贤也。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不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矣。” 汉、宋学者加注释时,把“文”解为“文章”,“献”解为“贤人”,即博闻多识,熟悉掌故的人。 宋元之际马端临,名其著作曰《文献通考》,他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怪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文献通考.总序》) 古人研究历史,强调“征文考献”,即取证于书本记载,同时要探求耆旧之言论。 比如司马迁写《史记》,一方面要“ 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另一方面,又做了大量实地的调查工作,所谓“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为撰写《史记》作了大量实地调查的工作。 ? 在《史记》中,可随时看到司马迁“探访耆旧”的痕迹。比如《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魏世家》:“吾适故大梁之墟,墟中人言曰:”,《郦生陆贾列传》:“平原君子与余善,是以得具论之。”等等。 ? 因此研究历史要注意从两方面充实自己,一方面是“破万卷书”,再一方面是“行万里路”。 古代由于书写工具及印刷条件的限制,使相当多的知识,不能通过文字而是通过口耳相传流传于世的。比如远古的神话传说,“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等,大部分是靠口耳相传流传下来,到了文字发明后得以记载下来。因此人们为了获得知识,不仅需要查阅典籍,还要注意访问学者,重视口碑史料。到了后来,随着印刷技术的出现,贤者的言谈和创见,逐渐被文字记载下来,于是人们偏重于书本知识而轻视传闻。“文献”就变成专指“典籍”的偏义复合词了。明代编《永乐大典》,始称《文献大成》,可见从元明时期已把“文献”作为书籍资料的代称。 现代“文献”的定义:“文献是记载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见1985年1月31日国家标准局《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根据这一定义,文献不仅包括用文字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而且还包括博物馆、声像馆及至家庭私人所收藏的一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载体。 当前学术界已出版的文献学著作,一般都还是在传统界定的含义中讨论“文献”,认为它是一个旧名词,只能使用它原本的意义。我们认为,即使“文献”的原本意义,也要重新予以科学的定义或说明。作为人类知识记录的文献,不论其形成途径、制作方式或出版与否,关键在于有一定的载体作为依托而成为确定的可感知的对象。古人界定“文”与“献”的区别,目的在于扩大历史研究的取证范围。献者,贤也,指的是言议的载体。而作为言议载体的硕学膏儒本身并不是图书,但他们的言谈议论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转化成图书。例如《论语》这部图书,就是孔子及其弟子

文档评论(0)

phljianj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