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单细胞藻, 轮虫培养技术要点【荐】.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细胞藻, 轮虫培养技术要点【荐】.doc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陈世杰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361012)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福建省水产饲料研究会 二OO 四年三月·厦门 目 录 1、单细胞藻培养实用技术要点 1.1 单细胞藻选用对象 1.2 培养单细胞藻器具的清毒 1.3 小球藻的分级培养 1.4 营养及接种 1.5 管理工作要点 1.6 PVC透明塑袋培养 1.7 敌害生物防控 1.8 防治三例 1.9 单细胞藻的浓缩与冷藏 2、轮虫培养实用技术要点 2.1 轮虫个体的大小 2.2 生态习性 2.3 繁殖特点 2.4 食性与食料 2.5 培养方式 2.6 投饵密度 2.7 营养强化 2.8 轮虫的收获 2.9 “饥饿轮虫”问题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陈世杰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 361012)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饵料浮游动物(轮虫、卤虫、桡足类、枝角类等)的培养中,单细胞藻类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生物饵料来讲,在很大程度上是最优质而又不可或缺的;同时,单细胞藻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大量培养和生产不仅为鱼、虾、贝类等各种水产经济动物的苗种生产提供饵料,而且有些还可作为鱼虾配合饲料的重要添加物,起到营养平衡与强化效果,利于培育健壮的苗种。单细胞藻作为培养轮虫的优质饵料,其关系更加密切,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使轮虫摄食后,富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 1、单细胞藻培养实用技术要点 1.1 单细胞藻选用对象 有句俗话——“绿水养鱼、褐水养虾”,就是说,养鱼池水中以适量绿藻、养虾池水中以适量硅藻为宜,而贝类幼体在浮游期以金藻和绿藻为宜,在匍匐期则以底栖硅藻为宜。 常用的绿藻类如小球藻 (Chlorella) 、微绿球藻 (Nanno- chloropsis oculata) 、盐藻 (Dunaliella) 、亚心形扁藻 (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 、青岛大扁藻 (P. helgolandica var. tsing- taoensis) 、四肩突四鞭藻 (Tetraselmis tetrathele) ;常用的硅藻如牟氏角毛藻 (Chaetoceros muelleri) 、简单角毛藻 (Chaet. simplex) 、新月菱形藻 (Nitschia closterium) 、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 常用的金藻类如绿光等鞭金藻 (Isochrysis garbana) 、湛江叉鞭金藻 (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 、绿色巴夫藻 (Pavlova viridis)、鲁兹帕夫藻 (P. lutheri) ;常用的底栖硅藻如舟形藻(Navicula)、卵形藻 (Cocconeis) 、双眉藻 (Amphora) 、弯杆藻(Achnanthes) 。 目前,在应用中,微绿球藻、骨条藻和金藻类巴夫藻更显现优点。 单细胞藻作为饵料培养轮虫及水产动物幼体苗种饵料,有以下特点: ①个体小 (苗种、幼体之口径约为其体长的1/10) ,而细胞藻又应是其口径的√2/2或4/5。 ②运动速度、分布情况与幼体活动习性一致,便于摄食即摄食的机会更多。 ③营养丰富,尽量选取无坚硬外壁的,适于消化吸收。 ④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无毒,不影响幼体、苗种的正常生长。 ⑤繁殖快,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容易大量培养和生产。 1.2培养单细胞藻器具的消毒 ①在水中煮沸,5~15分钟;或在高压蒸气灭菌锅中,以1kg/cm2压力、121℃高温蒸煮15~20分钟,此法是加温80℃以上使敌害微小生物的蛋白质凝固而死。 ②用70%酒精擦洗玻璃器具、工具的表面,此法是使敌害微小生物的蛋白质脱水变性。 ③用300mg/L高锰酸钾浸泡5分钟以上,或泼洒水槽、水池,之后应用洁净海水冲洗,此法是因为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杀灭敌害生物。 ④用1~5%漂白粉浸泼,方法与功能同③。 ⑤用10%盐酸 (1份盐酸:9份水) 浸擦玻璃工具,但金属器物和水泥池不宜用。 ⑥用紫外线照射,在20℃、以250~260nm照射20分钟,杀菌效果较佳,但也应注意照射距离和时间的调整。照射量较低时即能使病毒失活力,较高时使细菌失活力;杀灭酶菌丝需更高、杀灭原生动物还要高。 1.3 小球藻的分级培养 一级培养 (小型) 目的为提供二级培养用,因此要求较严格:一定选不混杂藻的单种 (最好是无菌的纯种) ,密度高、不老化,没原生动物污染,培养中的用水经严格过滤与消毒,培养器具 (主要是玻璃瓶) 煮水待凉或用10%稀盐酸擦拭消毒; 二级培养 (中型) 是未来大量培养的基础,依然是需要比较严格的要求,但藻种密度及操作管理中的严密程度较弱,

文档评论(0)

aid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